不断成长的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7-05-15 17:38:54     来源:沂源职教中心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3560人,是一所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建于1996年11月,是由原县职业高中、县职工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淄博电大沂源分校合并而成的副处级事业单位。2001年4月,县技工学校撤并,与学校合署办学,实行一校两牌。2007年7月,原县综合高中(县职业中专)主体教学区划并到学校。总占地面积117768.9平方米(176.65亩),总建筑面积76896.55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达2121.88万元。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3560人,是一所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教职工情况:学校现有在编职工286人,高级职称教师109人,中级职称教师125人。专任教师193人,生师比1:18。文化基础课教师115人,专业课教师78人,已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有57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3.08%。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9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学位4名,占比2%。

  教学附属设施情况:学校有400米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有图书艺术楼一座,建筑面积1375平方米,其中,印刷图书11.2万册,电子图书360GB,专业用书达到要求,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及其他教学资料有110余种。新开设超星移动图书馆。用于教育教学用途的计算机650台。

  教育教学情况。学校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构建全员管理、全员育人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专业教学部二级管理体制。探索企业化教学生产管理模式,与鲁阳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进行生产加工实习,效果明显。在历届淄博市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均取得好成绩。2016年,高职升学518人。

  招生安置工作情况。2016年完成招生1153人,办学规模保持淄博市同类学校前列。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立完善了立足本县、辐射全省的就业安置网络,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每年毕业生得到及时安置,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就业对口率86.9%。2016年,由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牵头,在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我县电商工业园的建立提供人才储备。

  成人培训教育情况。学校是中央电大指定的开放教育本科教学考试点,成人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办学规模保持稳定,注册学员900人。组织开展全县各类职工培训,年培训学员5000人次。

  项目建设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2016年,山东省投资400万元,重点加强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师资培养。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完成建设方案,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以校舍维修改造为重点,投资400万元。目前,教学实验楼铺设地砖、墙砖1600平方米,办公楼正面玻璃幕墙拆除后制作安装全隐玻璃幕墙300平方米;教学办公楼和教学实验楼的楼顶防水5200平米,外排管道改造更新;改造44间洗手间,更新内门、洁具、延时阀及供排水系统;更新教师办公桌椅188套,更新学生课桌1445张,凳子2112个,更新教学楼教室门69个,专任教师人手1台笔记本电脑,搭建完成教育网络服务平台。

  三、规范化学校创建:学校在2013年6月被确定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学校,各项任务已完成。

  (一)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第一、改造扩建校舍。新建图书楼、维修提升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对学校大门、教学办公楼、教学实验楼、艺术楼、平房实训车间、实验中学校区全部进行了整修。学校食堂作为“A级”示范性食堂,师生饮用水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卫生室建立了新的服务经营模式,校园机防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

  第二、充实实训设备。新配备计算机、学前教育、会计3个专业的实训设备,完善了电气技术、机电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8个专业的实训设备。现有数控加工、普车加工、焊接技术、电工电子、钳工等7大实训区,29个实训室;新组建机加工综合车间、服装加工实习车间、焊工实习车间等3个企业化运作实训车间。实训设备总值达到2121.88万元。

  第三、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新建数字化教学一体教室71口,任课教师全部新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生用机650台。在实训中心、专业教室配置了教学一体机,学校新建教学管理平台,教学场所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

  (二)内涵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第一、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教职工师德考核方案》、《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办法》、《教学常规落实细则》、《关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方案》、《财务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重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提高了教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创新德育体系。学校实施“三育人”工程,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搭建“一课、一室、双师、三个活动、四个常规教育”的德育教育路径。德育课使用国家规定教材,配套丰富校本教材,启发学生心智。学校投资15万元设立“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购买心理咨询配套设施。学校现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三级心理咨询师8名,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导师制育人模式让在校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导师,实现了师生“一对一”有责任的帮扶,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导师和班主任的双重指导下成长。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进企业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班会主题教育、仪容仪表教育、两操特色常规教育、一日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尚美、团结、规范、整洁的优良品质。

  第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新培养“双师型”教师2人。学校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有11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8名专业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142名教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研修,有8名教师参加了全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暨专业研讨培训,有1名教师参加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骨干教师培训,有2名教师参加了全省计算机教材培训。成立以周茜为主导的特色课程名师工作室,选派机械专业学科带头人赵春礼赴德国考察学习。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制度,先后有120人次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教科室机构建设,完善教学部、业务科、管理中心的教科研职能建设,积极做好省、市级课题的立项和结题工作,山东省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研究》、淄博市规划课题《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研究》进展顺利,《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学校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酒店管理3个专业参与编写的《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第四、优化专业设置。适应县内和省内企业需求,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专业设置,制定学校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完善各专业课程方案、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开发校本技能训练标准和实训教材。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个性拓展课程为框架的大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课程内容,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31门校本课程,出版《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实训》《电工电子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11门专业技能校本课程。建立了机电技术、机械加工两大专业的“车间化教学”,计算机专业的“任务式教学”,财经专业的“模块教学”3个基本教学模式。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2个专业建设水平达到省级示范性专业标准,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会计7个专业建设水平达到省级规范化专业标准。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学前教育3个专业成为市级特色专业。

  学校获得荣誉:学校荣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重点职业中等学校(1999年12月)、山东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第九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院校就业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县级示范电大、山东省电大开发教育办学先进集体、淄博市第四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淄博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技能大赛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系统目标管理红旗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第七届淄博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获得团体一等奖,职业英语技能服务类、职业英语技能工科类、电气安装与维修获得团体二等奖。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