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3-08-28 09:36:11
鲁中网记者 孙蕊
“聊斋热”带火了聊斋城,淄博也迅速“出招”,开通了八大局直达聊斋城的公交专线。八大局、大观园、聊斋城、齐盛湖……一辆辆新能源公交串联起淄博的热门景点。
短短几年,更舒适、更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陆续取代燃油车,成为淄博公共交通的“主力军”,这是淄博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淄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涌现出独角兽企业、哪吒企业,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这座工业老城扎根成长,与城市一起蓬勃“绿”动。
擘画新蓝图
淄博是老工业城市,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不二选择。但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能搞“一刀切”,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序推进新旧能源转换替代,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为了蹚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淄博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发力。
2017年,淄博市“散乱污”企业达23314家,极大制约着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建设顺利推进。为了扭转这一困局,淄博“壮士断腕”,耗时三年取缔上万家“散乱污”企业,不合格的化工、焦化等项目被叫停。
2021年,淄博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出台《减碳降碳十大工作方案》。方案围绕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这一方案的出台为推动淄博实现“双碳”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也让淄博跑在了国内减碳降碳行动的前列。
今年3月,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立足现阶段淄博市发展实际,按照“长短结合、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了2025年发展目标,对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指标、量化目标。这一行动计划围绕打造七大发展“新高地”实施11项重点任务展开,为淄博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三年的路线图、施工图。
跑出新赛道
面对“双碳”目标。淄博将发展的目光瞄准新能源赛道,聚力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茁壮成长,零碳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拔地而起。2022年,淄博以第26名的位次登上《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淄博在新能源赛道上深挖“氢”能量,将氢能产业发展视为新能源产业的重点。2020年,淄博首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淄博提出打造氢能生产利用先行城市。目前,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已经在淄博上线运营,淄博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横跨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深究其原因,就在于淄博拥有氢能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首先,淄博多年的工业基础,让齐鲁石化、东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于此,企业的副产氢气充足,供氢价格远低于周边城市。其次,淄博东岳集团完全掌握并拥有燃料电池膜生产用核心材料的关键单体等先进生产技术,其研发的高强度、高性能、超长寿命车用燃料电池膜,是国内唯一一家技术成熟且通过AFCC技术鉴定的企业。围绕这两大优势,淄博又打通了供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全流程服务,淄博氢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不只氢能产业异军突起,淄博在光伏、储能等产业也积极“碳”索。淄博市文化中心等建筑顶层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25年可节省标准煤约2万余吨,等效植树约33万棵;已经投产的齐鲁储能谷,坚持“零碳产业”和“零碳园区”双轮驱动,致力于建设能复制、可推广的零碳产业园区“淄博”模式。
探索新方式
“双碳”目标是一个整体概念,既需要企业做好减碳降排工作,也需要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积极行动,汇聚起实现“双碳”目标的磅礴力量。当下,低碳环保已经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市民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越来越强。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不再是一种束缚,而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淄博绿丝带发展中心运营的“绿色家园”——淄博市垃圾分类体验馆,不到一年时间就吸引了近10万人次参观,志愿者超过5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0小时。发起的“让‘第一次’成为‘不止一次’: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参与案例”。经过多年发展,搭建起以志愿服务、科普教育、公众开放、社会监督等行动内容为一体的环保行动参与平台。
此外,淄博市还将实行全民绿色低碳行动,提升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推广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低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继续推广节能产品。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加快畅通节能绿色产品流通渠道,拓展节能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同时加大资源能源环境国情宣传力度,开展全民节能低碳教育,深入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