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逐浪大湾区,与谁争锋?——山东代表团出征采访札记

来源:大众新闻

2025-11-11 10:31:08


  11月8日,在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中,山东选手刘志城为山东赢得1枚金牌。

  这项十五运会唯一一项串联粤港澳三地的赛事,中国全运史上第一次跨境赛事,万众瞩目。

  半个身位的优势!刘志城与队友精诚合作,在苗城硕等一众队友的掩护下,从五十个集体冲线的团队中,拔得头筹,斩获金牌。

  截至11月9日开幕式,山东代表团斩获8金9银10铜。在赛会竞技榜上,金牌第2,奖牌第2。排在山东代表团之前是广东代表团。

  逐浪大湾区,与谁争锋?

  擂台舞狮竞技,谁摘绣球?

  11月7日,记者飞赴广州参加十五运报道。带着全运“四连冠”的荣光,历经杭州亚运会的逐潮钱塘,山东与浙江杭州亚运会金牌奖牌数双双第一的佳绩,山东团在大湾区全运会竞技场上的战绩会是如何?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竞技场上也是如此。

  与以往的全运会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全运奖牌设置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群众赛事权重的加持,让整个十五运成为一个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风向标和定盘星。因此,我们必须抱着学习的姿态,对标浙粤苏,从四个维度对大湾区全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一,从时政维度分析,这是一个年轻湾区竞逐国际一流湾区的世界之梦的起点。

  开幕式上,三个引导牌,三面旗帜的共同入场,就大湾区而言,这是一个宣言和标志。

  ——这是二十大以来第一次国家顶级的体育盛会。

  ——这是粤港澳联办第一次全面检验大湾区融合成就的体育盛会。

  ——这是大湾区一体化在国际层面上,第一次在中国体育史上以实体展示的“同心同向,同梦同圆”的时代合唱。

  肩负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标志着体育强国的新高度,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成就。

  参与大湾区全运会,我们960名体育健儿以山东之名,共逐梦想。

  弄潮珠三角,逐浪大湾区,踏浪逞英豪。这是山东体育健儿,也是全国体育健儿的梦想。

  第二,从经济维度审视,这是引领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向着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跃进里程碑。

  竞技体育,就区域而言,是以竞技出现的现代的“战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全运会,本质上而言,是省域间的交流与竞争。

  大湾区的概念本身,就是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欧美日对经济极度发展区域的总括。如美国东西海岸的园区,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湾区。就国内而言,国内大湾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从中国的版图看,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三大湾区。从南向北看: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二,以长三角为核心的苏沪浙泛长江口大湾区域。经济排行苏沪浙顺序。

  第三,是以黄三角为核心的京津冀、鲁辽为主体的泛黄渤海湾大湾区。

  经济排名基本上是三大湾区的龙头,是粤苏鲁三强。

  从全运会区域竞争的头部省域来看,基本上是三个三角洲和三个大湾湾区间的竞争。

  因此,全运榜排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位次是息息相关,甚至是如出一辙。

  从哲学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的作用是关键作用,在区域竞争中的作用是必要作用。区域竞争的核心和根本作用是文化的竞争和引领。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和新时代新征程中,以深圳、广州为主体的珠三角直是走在前列。

  因此,经济排序粤苏鲁浙四强毫无疑问,就是全运会四强。

  全运会四强的名次,本质上还是与经济排序有所变化和不同,其中的差异,由于文化和风俗及历史底蕴等因素影响,仅在排序不同而已。

  第三,从竞技维度比较,十五运是把握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在个体、社会、国家、文明、国际等不同维度和层面提出新要求。

  66年全运会历程,见证了经济四强的赛场博弈。从江苏举办的第十届全运会为起点,山东经历了从低谷到巅峰的高光时刻。

  以十一运为起点,山东跨入“四连冠”的高光时刻。

  其实,山东巅峰之路一直是走得很,艰难。最大的优势就是“主场作战”:十一运,济南主场;十二运,沈阳渤海湾区,北方湾区;十三运,天津全运,渤海湾区域;十四运,陕西全运会,泛黄北方区域。

  在北方和黄三角区域竞争中,山东军团当仁不让是情理之中的题中之义。

  从山东以竞技主场之地利,山东十一运培养了一大批金牌教练和金牌运动员。办全运,拉起优势项目队伍,理顺人才培养体系,贯通了体育竞技和全民健身的上升通道和管理体制,积累了大赛经验,尤其是一大批金牌教练的脱颖而出,撑起山东竞技体育常胜不衰的基本盘。

  历经十六年,山东十一运红利的后发优势,从不传之秘到公共教材,成为各省的竞争的作业样本。最为关键的是,十一运成长起来的核心教练队伍和竞技人才从年龄、理念和思维路径已经开始老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山东竞技体育的巅峰之路,越来越难。

  天津全运会,山东比赛一周后,成绩就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陕西全运会,直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广东和山东才分出冠亚军。

  新时代,区域竞争的赛场南移,以杭州亚运会为例,浙江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与山东金牌数和奖牌数并列第一,广东第二。

  浙江的后来者居上,依托承办亚运会的后发优势,形成事实上三强鼎立的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全运,广东独占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五百多项目,广东独自承办366项,妥妥的主场作战。从项目设置体现“湾区风范,岭南特色。

  从戏说历史的角度,在南方作战竞赛,北方军团向来比南方水军多了更多困难。

  北方军团不敌南方水军也是情理之中的。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以及历史的战例而言,莫非如此。

  浙江、江苏、上海从单项一骑绝尘,开始凭借赛事承办全面发力,体育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贯通一体,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和加速阀。

  从目前已开始的项目看,比赛竞技从浙江的一枝独秀,进入“东道主时间”。

  从省域在全运会的竞争结果分析,谁承办国家国内大赛,谁在全运和奥运的竞争中,会更有话语权和制胜的主动性。省域间竞技体育的胜利者,从办赛经验看,谁办过大赛,谁就有提升,就有更强的竞争力。

  见过更大的舞台和天地,谁会固守一隅而固步自封?

  第四,从现实维度,大湾区全运会已经从省域间竞技体育竞争真正变成省域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奖牌设置的风向标,已经从单榜单科的考校,变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和品质的舞台。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超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湾区的第一梯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已经跳出国内竞争的范畴,人们戏称,中美贸易战是对着深圳前海街道开打的。

  粤港澳联手共办十五运,已经把“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全运会致胜的砝码和关键在于全民全运。

  全民全运体现在服务供给上。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体育场地35.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75亿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2.91平方米。

  全民全运体现在时尚潮流的引领上,体现在群众的参与的热情里。

  大湾区全运会已经是广东第三次承办全运会赛事,2010年办过广州亚运会。大湾区全运会举办,广东已经从“办赛事”转变为与“办城市”与“办赛事”的双向奔赴。

  湾区襄盛举,天海共一心。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省域的竞争宛如千帆竞发,击楫中流。

  大湾区四强之首排列,从四个维度上综合看,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变数排列组合:

  最大概率是广东东道主坐庄夺冠拔头筹;与人们期许的最大的变数却又是情理之中规律是浙江折桂摘绣球;我心中的期许是山东代表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捧得全运“五连冠”。

  (大众新闻十五运特派记者 于晓波)

  责编:石慧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