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4-24 14:30:55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党建引领-课程提质-师资保障-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思政教育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聚焦“政治领航”,实施“党建赋能工程”
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先后出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教师交流担任系院辅导员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构建起多维度制度保障体系。党委书记、校长切实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在每月升旗仪式上进行主题宣讲,以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引领和示范带动,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促教改,将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建设,推动教学体系优化、教材内容更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聚焦“价值引领”,实施“课堂提升工程”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打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4门必修课为核心,《党史》《劳动合同》2门限选课为特色,《趣说民法典》等N门选修课为拓展“4+2+N”课程框架。创新“情景剧+理论阐释”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原创情景剧《焦裕禄》的生动展演,将焦裕禄精神具象化、艺术化呈现,构建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新型思政课堂。组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思政课教学指导组,推行“集体备课+专题化教学”双轮驱动模式,确保教学内容政治性、学术性、时代性相统一。实施校领导、教学督导、马院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形成“听课-反馈-改进-复查”的质量提升闭环,确保问题发现及时、整改措施到位、教学效果提升。多门课程被评为学校“金课堂”,全国统一网上调查,学校思政课学生满意度达96.74%,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灵魂课程。
三、聚焦“信仰筑基”,实施“师资培根工程”
学校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紧扣“六要”推进高质量师资建设,构建“引育并举、多元协同”的师资发展体系。近五年,学校引进专职思政课教师20人,聘任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专家学者等兼职教师20余人,形成“专职+兼职”的多元育人格局。围绕“政治素养立根、教学水平强基、科研能力赋能”三大核心维度,构建“精准培训夯基础、导师帮带促成长、团队协作拓视野、实践锤炼强本领”的四维培养体系。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新入职教师开展涵盖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基础技能的岗前培训,打牢教学基本功;骨干教师分学期完成轮训,参加省内外学术研讨会、教学方法培训和实践研修等。组建党的创新理论、齐文化研究等专项研究团队,先后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4项、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10余项。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联系”工作实施办法》,以实践淬炼政治担当。2名教师在山东省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分获特等奖,1名教师在山东省萌新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1名教师在山东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
四、聚焦“数智融合”,实施“智慧思政工程”
推进思政课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构建集“共享平台+学习社区+资源库”于一体的智慧教学支持系统,实现优质资源全域覆盖、共建共享,已形成《长征》系列、《党史》系列等微视频课程10余个,《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续写美丽中国华章》等10余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成VR思政教育中心,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体验,显著提升思政课堂的参与度、吸引力和育人实效。依托学校“阳光小青”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广泛收集学生关切问题,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实现理论阐释与现实关怀的精准对接,使思政课真正成为解疑释惑的价值引领课。依托学校“智慧校园服务中心”数字教学平台,系统开发模块化、阶梯式的学习内容体系,建立覆盖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的全过程智能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精准化、学习过程可视化、成长评价动态化、教育干预智能化,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开设“蒲公英法律诊所”线上服务平台,每周定期开诊,由学校法律顾问团队面对面回应学生法治需求和实践困惑,打破空间限制,畅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师生法治素养。
五、聚焦“文化两创”,实施“文化强基工程”
充分挖掘、整合地域优化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齐文化、丝绸文化、非遗等与思政课课程建设、实践研学等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与焦裕禄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师生赴党章学堂、朱彦夫事迹展览馆等开展沉浸式教学,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与齐文化研究院共建齐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齐文化资源,开展齐文化学术研究,开设《走进淄博特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等特色课程,建设一批融入齐文化元素的示范课程和校本教材。组织开展市“齐文化进高校”暨“齐文化宣传月”活动。邀请齐文化专家开展《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物考古学视角下的齐文化》等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齐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齐文化、热爱齐文化,在参与中深刻领悟齐文化的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丝绸文化研究中心,邀请文史专家担任研究员,开展“淄博丝绸百年记忆工程项目”,完成《淄博丝绸百年记忆(二十八组故事画册卷)(通讯卷)(史料集成卷)》。打造“时尚·月讲堂”讲座品牌,将最新的文化成果、文化动态引入校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讲好工业遗产故事,肩负民族复兴大任——“三转一响”的记忆》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
作者:成澎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王利萍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编:
审核:高嘉慧
责编:高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