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9-24 10:06:11
鲁中网记者 王钰程 通讯员 韦福烨
蝉鸣聒噪的夏日,总需要一缕书香来沉淀时光。这个暑假,博山区实验幼儿园颜山园的老师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在《跳出幼教看幼教》的跨界视野中拓宽思维,在《幼儿园课程评价无处不在——五维式课程评价的发展与实践》的细致指引中审视日常,在《儿童记录:打开课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的温暖叙事中读懂童年。墨香与文字的陪伴,完成了一场与教育、与自我的深度对话。本周,教师读书分享会温情开启,一群爱读书的教育人围坐一起,分享感悟、碰撞思想,让初秋的校园因这场“精神盛宴”更显生动。
读书分享
幼儿园课程评价无处不在——五维式课程评价的发展与实践
牛晓涵老师觉得,“五维式”课程评价让老师们看清了自己在带班和设计活动中那些“没注意到”的地方,同时又展示了怎样把评价自然地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和游戏中,真正看懂孩子、支持孩子们成长。
耿慧敏老师发现课程评价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评价幼儿,而在于支持教师更好地“看见”并理解儿童,通过及时捕捉幼儿在游戏、生活中的细微表现,将“评价无处不在”这一理念渗透于一日活动的观察与记录中。
韦福烨老师通过晨间、区域、户外等活动中的细致观察,以“五维式评价”引导老师转向发现而非评判,深刻理解了“于细微处见花开”的课程评价意义。
跳出幼教看幼教
李圆圆老师指出,为避免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小学教学预设的断层,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数学游戏、在绘本阅读中启发科学探究,以游戏化方式自然渗透核心经验,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苗雨老师提出:要把社会、家庭各种资源融入到一日生活中,教师和孩子一起亲身体验与探索,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做好支持者,让教育既接地气又能面向未来。
李金玲老师强调,科学的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拼音算数,而是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例如:通过自然观察激发探究理性、用艺术创作滋养审美感性、在绘本共读中培育人文悟性,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记录——打开课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高倩倩老师提出:让记录服务于成长,通过辩论复盘、语言创编、绘画表征等方式,深度支持孩子的表达与问题解决,优化孩子们的活动体验。
郝娜娜老师通过孩子反复搭积木又推倒的案例,发现记录孩子不是为了记流水账,而是为了真正看懂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教师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故事分享
循着书籍沉淀的育人真谛,老师们娓娓道来班级里的点滴日常,她们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恰恰勾勒出教育最本真、最动人的模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从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那份能点亮孩子成长的柔软力量。
总结提升
分享结束后,李园长对本次读书分享会进行点评,鼓励大家将书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动力,持续夯实专业基础,在阅读与反思中快速成长。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推动教师养成阅读习惯,提升专业素养,还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度,促进教育理念的共享与创新。在书香的浸润下,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将继续以阅读为舟,在教育的海洋里乘风破浪,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未来,期待更多的阅读之旅,收获更多的教育智慧!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