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9-24 10:06:47
鲁中网记者 王钰程 通讯员 公维昊
为进一步践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成长中的赋能作用,9月17日,博山区实验幼儿园颜山园开展了环境创设观摩活动。
藏在细节里的童心与自然
走进幼儿园大厅,仿佛踏入了流动的季节画卷,师幼携手将秋冬的自然之美搬进室内,让每一处布置都成为可触摸、可探索的“活教材”。不管是秋之韵,还是冬之趣,仿佛都在诉说“我们从秋天走到冬天”的奇妙旅程,大厅成为孩子感知季节、亲近自然的第一站。
转角处的教师风采墙,是温暖教育的自然延续,呈现了老师们日常里最本真的模样。照片里老师们的笑脸温和,手写的教育心语,每一笔都藏着不疾不徐的耐心,每一句都凝着默默坚守的初心。他们既是倾听童言的陪伴者,也是守护童心的引路人,以贴近生活的陪伴,守护着孩子们的自然与纯真。墙面不语,却让这方小小空间,成为连接孩子与老师的暖心天地。
拾级而上,楼梯间的墙面满是“孩子气”的温暖,一句句稚嫩的话语,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构成了一幅幅“童言童语诗意画卷”。原来蹲下身,认真倾听每一句“童言”,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节奏,便走进了孩子最真实、最自在的生活天地。
聆听讲解 对话环境
各班老师以“儿童立场”为核心,结合自然与博山本土文化,让教室变成“会生长”的教育空间。
科学衔接,签到中见成长。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签到墙面,孩子们在每日签到中感知成长、记录进步,深化与环境的互动联结。
小班孩子用稚嫩的指尖粘贴专属贴纸,在“找一找、贴一贴”中认识自己的标记,悄悄萌发秩序感与归属感。
中班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形、数字、心情记录签到时刻,在“画一画、数一数”里锻炼手眼协调能力,逐步建立时间概念。
大班哥哥姐姐则拿起笔书写名字、记录入园时间,在“写一写、理一理”中培养任务意识与责任感。
美育润心,自然与文化交织。各班的欣赏墙,是自然之美、博山文化与幼儿成长的生动融合体,每一处角落都藏着“看得见的成长”。墙面错落地挂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自然手作,记录着点滴温暖的幸福成长故事,铺展着充满生活意趣的二十四节气长卷;更有融入本土特色的“博山风景”时光相机创意布置,让自然的灵动、文化的底蕴与孩子们的成长足迹在此交织,成为一面会“说话”的成长画卷。
触摸生命,感受自然的“生长力量”。每个班级的自然角,都是孩子们的“小农场”和“观察站”。孩子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亲手照料生命的“小主人”,在浇水、施肥、记录的过程中,感受着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力量。
课程同构,幼儿主导的探索之旅。走进各班,墙上的课程网络图与课程资源地图相映成趣,格外亮眼。它们并非老师提前设计好的“模板”,而是孩子们“主动卷入”的生动痕迹;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计划表”,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绘制的“探索轨迹”与“资源指南”。两者的结合,让课程真正从“孩子的问题”里长出来,也让孩子们的每一步探索都有资源可依、有方向可循。
探讨交流 共促成长
环境观摩结束后,大家展开讨论与交流。王园长对各班环创中“自然与儿童的深度融合”给予肯定:“从大厅的秋冬景到班级的种植角,每一处都能看到孩子的参与、听到孩子的声音,这才是‘环境育人’的真谛。”
随后,李园长进一步聚焦环创的核心价值,点明其与“双回归理念”的深度契合——幼儿园里的每一面墙都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为每一面墙都是孩子亲手参与创作的成果,它承载着孩子的思考、创意与成长印记,是孩子自主表达“回归自然、拥抱生活”的“立体画卷”。
环境从来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成长伙伴”。它陪着孩子见证秋叶变红、种子发芽,陪着孩子将博山的本土故事融入画作,将自然的奥秘刻进心里,让每一段成长都浸润着自然的气息与温暖的力量。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