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
2025-03-28 19:59:52
最近,不少机器人来到北京中关村“开会”了。
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众多人形机器人集中“参会”,15家企业的近百台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活跃在各个角落,充当论坛“小二”。
有的机器人忙着在新闻中心送水;有的忙着做咖啡,还能美美地拉花;还有的忙着展示各种才艺:写毛笔字、画素描、起跳转圈圈……
Booster T1展示踢球射门。
Linkerbot人形机器人正在演奏乐器。
随着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已经进入了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在这场新的产业浪潮中,全国各个省份都在奋起直追,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的前端位置。
而在人形机器人这条火热的赛道上,“山东智造”的身影早已出现。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发力腿足机器人的企业之一,拥有电机驱动型、液压驱动型、电液驱动型腿足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出多款小型、中型、大型腿足式仿生机器人。
“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开发48天实现落地行走,创造出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纪录。“R2版本的‘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其头、手、足等部位更加‘类人化’,大脑接入DeepSeek-V3模型,具备人机交互能力,还能做出抱拳、握手等精细动作。”不仅如此,“行者泰山”目前能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R2还具备了情感识别功能,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的精细操作,还是在服务领域的人机协作,R2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山东,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高端的“黑科技”,而是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工作中来。
3月24日,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汽车东站,青岛市公安局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宣传周”活动,警用智能机器人“平安”亮相活动现场,与市民互动,提供有关流动人口服务政策等问题的解答。活动现场还有交通安全、禁毒知识等科普活动。
人形机器人发展迅猛,技术日新月异,山东打开面向全国交流的窗口,让全国各地的先进机器人在山东“群英荟萃”。
4月26日至28日,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第一届中国(邹城)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将在邹城市举办。届时,全国机器人行业顶尖企业将汇聚邹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康养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和各类无人机悉数亮相,为山东开启新“机”遇。
为了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中抢占先机,山东从政策层面为本土企业划定了高标准的创新框架,更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上升至省级战略层面。
2024年,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印发《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10家左右核心业务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基本进入人形机器人强省序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山东省均有布局,集聚了一批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初创企业,初步构建起济南、青岛“两翼齐飞”,淄博、潍坊、烟台、济宁等“多点支撑”格局。
省内各市也迅速响应,开始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将以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部组件产品研发为主线,以特定行业典型场景应用为特色,打造国内重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就在今年3月中旬,2025年山东省首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开启申报。申报通知中,“人形机器人”首次作为独立专项亮相,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细则中“上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2.5%”“预期年新增经济效益不低于800万元”等硬指标,既设定了创新门槛,也折射出产业化的迫切期待。
首批项目落地后,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会在山东继续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到那时,人形机器人将会为山东这个现代工业强省描绘出新的图景,成为山东的“新名片”。
资料来源:国是直通车、青岛工信、山东工信、极目新闻、证券时报等
(大众新闻编辑 张春宇 整合 策划 单青 吕原)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