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般阳城里探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工业旅游复活城市老工业资源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1-25 08:41:00


龙泉铁壶博物馆中展出的铁壶。

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里的内画体验。  

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里的热塑体验。

  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全新打开方式是什么?

 

  淄川的答案是“工业旅游”。

  在淄川,越来越多的“老”厂房被改造成工业博物馆,成为工业文化“新”地标。

  城市的决策者已然洞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业旅游是最佳契合点。

  从走出迷茫、成功转型的琉璃匠人,到经历阵痛、重获新生的龙泉铁壶,因工业旅游而“复活”的老工业资源,向外界讲述着淄川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琉璃大师靠工业旅游转型

  11月22日,位于淄川区龙泉镇的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一炉炉旺盛的窑火驱散了游客身上的寒意。隔着防护,十指游刃于滚烫的琉璃体上,一件精美的琉璃工艺品逐渐成型。

  “化料、挑料、吹制、塑形、退火,琉璃制作看似简单,如果没有多年的经验,熔好的原料极易变成冷疙瘩。”

  辗转于窑炉与案板之间,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邢长圣谈起琉璃制作显得很平静。

  对邢长圣而言,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制作车间中每一个窑炉都如多年的老友,彼此间的“默契”熔成了琉璃的斑斓霞光。

  “我2006年进厂从事琉璃制作,经历过琉璃产业的兴盛,也感受过行业的低迷。近年来淄川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让我们这些老技师又有了用武之地。”

  邢长圣就是在行业不景气的年代,也没有放下对琉璃的热爱。一场工业旅游的热潮,更激发了他的热情和希望。

  如邢长圣所说,淄川区面对老工业城市资源枯竭、转型困难的难题,另辟蹊径。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给原本落后的产能披上了文化旅游的外衣,裹住了城市的温度,也获得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集琉璃产品研发设计、现场制作、展览展销、文化旅游、技术合作、教育培训于一体,设置了琉璃制作体验区、琉璃文物展览区等,供国内外游客观赏、休闲,体验琉璃带来的生活之美。”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经理程朝意说,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2016年8月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作为淄川区工业旅游的重要一环,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一直致力于琉璃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开拓,着力丰富并不断延展品牌内涵。

  “我们现有员工260余人,其中国家级艺术大师2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0余人,琉璃烧制技师100余人,年产各类琉璃艺术品120余万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手工热塑琉璃生产企业。”程朝意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完善配套设计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端琉璃艺术品基地,将进一步提升淄博琉璃的品牌影响力,形成淄博地区知名产业型文化品牌,对中国琉璃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全新的思路和独特的视角引领行业发展,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兴文化,这一炉窑火,正在为进一步擦亮淄博琉璃传统文化名片、促进淄川区工业旅游发展而熊熊燃烧。

  铁壶带来工业旅游附加值

  中国人懂得寄情于物,逐渐退火之后的老铁壶,形成了自然包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弥足珍贵的记忆与情感,令铁壶的分量变得更重。

  “这把铁壶,是今年刚刚设计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之一的‘牛气冲天’。在刚刚结束的2020山东首届精品文创大赛上,我凭借这把壶获得了‘设计鲁匠’称号。”11月23日,龙泉铁壶博物馆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壶制作技艺传承人戚平川,向记者介绍一件沉稳大气的铁壶。

  琳琅满目的藏品中,这位淄博市“十佳名师”金牌工匠,对“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钟爱有加。

  几十年磨一剑,53岁的戚平川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矢志不移地进行铁壶的制作与传承。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多方位构思,制作出一件件充满艺术灵性的作品。

  “随着淄川区工业旅游的兴起,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昔日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了目前的淄博齐缘堂工艺品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年均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左右。”回忆起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戚平川感慨良多。为弘扬中华壶文化和茶文化,传承铁壶制作工艺,淄博齐缘堂工艺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成立了龙泉铁壶博物馆和淄博市发源地铁壶文化艺术研究院,展出从清康熙年间至今的中外铁壶4000余把,并不定期免费开设茶艺、茶文化培训班。

  如戚平川所说,一把好的铁壶,不但能够经受住岁月的磨砺,也记载了一座城市的芳华。

  在淄川区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发展的当下,一把小小的铁壶更被赋予了促进工业旅游、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使命。粗犷的金属工业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融合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工业旅游带动融合之路

  记者在探寻淄川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发现,淄川区文化旅游产业,凭借发展工业旅游的契机,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完善了“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不但有精美的琉璃、大气的铁壶,更有集旅游采摘、亲子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园。

  “我们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的新模式,更好地融入淄川区全域旅游板块,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给园区带来了较大的人流量,提高了园区知名度。”11月23日,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久润富硒生态园景区常务副总经理王永超在提到建园初衷时表示,淄川区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成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而回归自然,回归乡野,才能让游客真正爱上这座城市,长久留在这座城市。

  在淄川区这片土地上,工业旅游带动下的文旅融合发展,用辉煌的奋斗史铺垫了未来发展的路基。包括淄博市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淄博唯一一家煤炭博物馆——淄博煤炭博物馆在内的众多红色旅游景点,在弘扬红色主题文化,推动红色旅游,丰富淄川区文化旅游内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后,淄川区文旅工作将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揽全局,积极推进精品旅游项目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旅游品牌影响宣传,为淄川旅游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坚实基础。”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李敏绪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强淄川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积极推进资源、平台、工程、项目、活动等融合,确保发挥最佳效益。

  “我们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提前准备、及早谋划,开展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淄川文旅’现有发展经验,研究融合发展新思路,制定体现融合发展、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文旅产业融合政策。”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加福表示,淄川区将以点串线,以线串面,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淄川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见习记者 孙良栋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