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未来之城”的淄博样板 五篇深度观察解析经开区发展脉动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12-22 08:51:50


  “未来之城”的淄博样板是什么样子?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吹响了打造“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新淄博的奋进号角,展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在前、开新局”的信心决心。近日,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走进建设“未来之城”第一现场,从基础配套、产业发展、品质民生、城市管理等方面,以深度观察的方式加以报道,解析淄博经开区发展脉动。

  “未来之城”从未来走来

  ◆围绕打造淄博的未来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坐拥地利的淄博经开区迎来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变革。

  12月的阳光洒在孝妇河清澈的水面上,金黄色的芦苇倒影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随着2022年进入尾声,孝妇河畔的淄博“未来之城”正以日渐清晰的面容,从未来走来。

  回看城市发展脉络,作为组群式城市的淄博,长期受制于南北狭长的城市空间,中心城区不突出,辐射力和凝聚力远不及集中式城市。2020年4月,淄博对功能区进行调整优化,将淄博经开区管理范围由周村区北郊镇调整至主城区南部区域,辖南定镇、傅家镇、沣水镇和南郊管区、双杨管区、罗村管区。

  地处张店、周村、淄川三区交界地带,这里曾经是传统工矿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该区域关停一批涉及水泥、化工、建材等“散、乱、污”企业,形成大量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现如今 ,承担起了为全市主城“提质增容”的使命。

  围绕打造淄博的未来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坐拥地利的淄博经开区迎来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变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中国城市化历程,会发现每一波明星城市的崛起,自身区位的“地利”很重要,踩准了时代节拍的“天时”更为重要。

  作为淄博拥河发展、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区域,淄博经开区还链接省会经济圈、济淄一体化、齐鲁科创大走廊等一系列省市重大战略。根据规划,淄博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以及高端服务业,打造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四强”产业主要承载区、现代城市形态示范区,成为有效链接主城区提质增容和产业支撑的崭新区域。

  国际顶级咨询团队参与规划、“饱和式”开发模式、“1333”发展思路等厚积薄发的顶层设计,让这片存在于三个区交界的热土,在不断焕新中迎来“逆生长”。不过,这样的“逆生长”并没有将产业凌驾于一切,而是在充分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基础配套、品质民生、城市管理等综合功能,这也高度契合了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新淄博的城市愿景。

  以“强富美优”为城市愿景,淄博经开区版“3510”发展目标也于近日落地: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塑形铸魂,“未来之城”建设有颜有质、打造成为区域服务业新高地,力争进入全省开发区前50名;用5年左右的时间,一体推进三大主导产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力争进入全省开发区前30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未来之城”,在全国、全省中有影响力、辐射力,在全市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中成为全市重要的“极点”,跻身山东经开区第一方阵。

  天时地利加持下,“未来之城”从未来走来:“九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域公园城市成效初显,财政投入“变现”为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资源由紧平衡向优供给、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

  无论有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人永远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有人把一手好牌打烂,也有人把一盘死棋走活。淄博经开区高歌猛进的背后,离不开干事创业的队伍。

  大干快上,经开作为。9月4日,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的淄博经开区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一期东区A座封顶,比原定施工工期提前15天;3天后,该项目一期西区3个单体提前30天封顶……园区建设速度一次次被刷新,在淄博经开区其他产业园区陆续上演。

  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等不起也慢不得,唯有“快”字当头,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10月11日,2022年淄博市(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暨科创制造示范园区集群开工仪式上,企业家再次成为舞台的主角。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立龙表示,落户淄博经开区后,还要将上下游合作伙伴引入园区,“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这样的归属感,引来了现场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以商招商的环境,在淄博经开区已厚积成势。

  即将过去的2022年,淄博经开区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异常抢眼:今年1-10月份,新引进市外投资过亿元项目21个,年度目标完成率116.7%,资金到位率19%;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9.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19.2%;预计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8个,年度目标完成率156%;累计到位省外资金3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52%……全面起势的淄博经开区,进步的势头在全市各经济指标中也有所体现:3项增速排名全市前3,6项超全市平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列全市第1位。

  十年大计已绘就,“未来之城”的兑现,重在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经过两年多的奋斗,淄博经开区的党员干部更有奔头也更有劲头了。12月上旬的淄博经开区工作务虚会,从抓谋划、抓落实、带队伍三个方面,就如何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如何保障”的问题,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尽快拿出2023年全区和分管领域的工作清单,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接过“施工图”,书写新的传奇,见证新的历史。

  “未来之城”,正从未来走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王继洋

  用品质民生的金刚钻

  撬动“未来之城”的瓷器活

  ◆有了“金刚钻”,才能干得了“瓷器活”。打造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用“提升医疗”和“扩优教育”两条腿走好品质民生之路,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步伐稳健。

  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的功能区,“功能不全”是过去很多地方的通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淄博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淄博经开区”),正处在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此刻,它正以品质民生突破“功能”局限,建设“未来之城”,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和动力,用一项项惠民暖政,让幸福握在百姓手中、落到实处。

  “医联体”提升医疗“真功夫”

  “你看这个机器咱们以前去医院都没见过……”

  “他们的科室是这样布置的……”

  “挺先进的,以后看病就医放心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经开区的各村村民可算是“开了眼界”,他们在“市民看病有良医变化”开放日活动中,参观了辖区内的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随着一路参观不绝于耳的赞叹声,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呈现在众人眼前。而在此之前,淄博经开区的医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随着淄博经开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南迁”,辖区内人口增至27万,直逼30万大关的服务人口,让此地原来的3家镇卫生院以及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满足剧增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跨区诊疗,多家医院就诊”在老百姓的就医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完善的诊疗服务,破解“看病不出区,患者少跑腿”的命题,淄博经开区自有一套解题逻辑。

  “老百姓跨区域就医,一家医院看不好病,归根结底,是基层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有限,是区域内没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诊疗水平不高。”11月16日,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卫生健康事业部主任路中卫告诉记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年初,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淄博经开区工委书记袁良在全区工作动员大会上为现有医疗卫生水平实现新突破指明了方向:依托现有北大医疗,发挥资源链接和机制灵活优势,引进高端医疗服务资源,提升区域服务层级;乡镇卫生院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做实医联体、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拓展康养服务功能,实现镇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

  经过半年的缜密部署,今年盛夏,一场医疗提档升级的“突围战”在淄博经开区拉开序幕。

  整体医疗水平不高,那就强强联合。

  由此,今年8月3日,淄博经开区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创新合作模式,淄博经开区医院正式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挂牌;13日,《淄博经开区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事关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全链条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现有医疗资源不足,那就招才引智。

  因而,9月30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并正式成立,开启了淄博经开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速提质的新篇章。

  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经开区医疗服务新高地,在淄博经开区决策者眼中,“医联体”是建设高品质“未来之城”的需要,也是群众“病有良医”的载体和途径。

  由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牵手”沣水中心卫生院、南定镇卫生院、傅家镇卫生院3家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建设医联体,成立医疗质控、院感管理、技术帮扶等11个工作组,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淄博经开区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订了中医医联体合作协议,引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多名中医专家,建设淄博经开区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全面提升淄博经开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原先傅家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只有3万人,现在激增到13万人,而随着医疗硬件设施、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我相信卫生院不日也能更好地服务如此庞大的人群。” 傅家镇副镇长李芳此前在参观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时感慨道。

  随着“医联体”发挥实效,镇卫生院改扩建,配备健康大巴,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110名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巡诊……在这一系列“微操”之下,淄博经开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显著提升。

  “根据淄博经开区的规划,接下来,这里将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为依托,继续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支撑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路中卫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淄博经开区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更多患者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能真正受益。

  而在记者看来,在淄博各区县大力塑造优化营商环境当下,淄博经开区提升医疗公共服务配套,无疑是最实惠的前期投资。

  “集团式”加厚教育“硬底板”

  如果说提升医疗公共服务配套是最实惠的前期投资,那么淄博经开区今年在教育上的“大动作”可以说是最明智的“未来支出”。

  今年暑假,山东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小学课程部主任高扬与其他174名老师没有“享受一番”闲暇,他们在8月17日参加完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线上培训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新学期课程的准备工作。

  “今年暑假真的‘别具一格’,也让人耳目一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老师都受益匪浅。”高扬连用三个成语来表达对今年淄博经开区教育变化的感受。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基。在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看来,“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打造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高地,是淄博经开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也是淄博经开区高质量落实“1333”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未来之城”极其关键和重要的一环。

  当下,淄博经开区思路已经很明确,就是通过引入国内高端的教育集团来代管中小学校,以此来迅速提升该区的教育水平。而要实现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用好市十七中这块牌子,提高师资力量,增加优质高中教育。

  明确了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思路,城市功能的提升才会更快。

  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教育吸引力,8月11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与淄博经开区签署了区域办学品质提升合作协议,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被授予“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联盟学校”。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各类优势资源,来推动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品质实现质的飞跃和提升。”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刘雪锋说,除了学术指导和培训研讨,双方还将通过课程构建、跟岗实践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

  自今年7月初,淄博经开区便启动了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淄博经开区“区域教育整体提升”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途径,淄博经开区开展了包括入校调研、学校课程规划指导、教研转型、读书交流等主题的12期活动,辐射带动达6000余人次,探索集团化办学,南定小学与聂村学校结对共建,开创办学新模式。

  而更早的,早在6月7日,双方就已签订了《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意向书》。6月15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山大附中校长、山大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勇带队到淄博经开区考察,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站在新的起点上,淄博经开区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以“奋进之笔”疾书教育答卷,奋力建设教育未来之城。

  “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新改扩建学校进度,陆续开工建设十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保证学位供给,不断改善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淄博第十七中学新校区已开工建设,考工路小学(暂用名)、城南小学(暂用名)、城南中学(暂用名)等多所中小学项目均已启动。”日前,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刘教武向记者介绍。

  此外,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造提升工作,对农村5所义务教育学校1490名学生进行午餐补助,积极打造“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注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活水源”……淄博经开区对教育事业频频出手,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而作为产业新城,淄博经开区内企业众多,为给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助力辖区企业发展,淄博经开区将深化产学融合、校企融合,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建设职业学校,争创国家重点中专,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有了“金刚钻”,才能干得了“瓷器活”。打造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用“提升医疗”和“扩优教育”两条腿走好品质民生之路,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步伐稳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良栋 蒲泫奇 通讯员 陈晓艳

  “未来之城”对幸福的新注脚

  ◆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不断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当一节节标着“幸福”字样的“生活车厢”,在淄博经开区组成“快车”加速出发,“未来之城”的模样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幸福是什么?或家庭和睦,或健康平安,不一而足。

  对一个城市而言,幸福就是街头巷尾的车水马龙,幸福就是老百姓脸上时刻洋溢的笑容, 幸福更是那夜晚温暖如春的万家灯火。

  加强民生服务保障,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淄博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淄博经开区”),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不断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不断为“幸福”注入新的阐释,让这座“未来之城”成为“幸福之城”。

  他们说:“幸福就是养老吃饭不花钱!”

  养老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淄博经开区必须面对的大问题。“未来之城”并非空有其名,养老配套如何布局,建设什么样模式的养老机构,引领经济的产业发展,淄博经开区都在提前考虑。

  衣食住行,皆有颐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淄博经开区对辖区内5.8万老年人的庄重承诺。

  “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而且很对我们的口味,现在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饱、吃好,这个食堂办得真不错。”

  “年纪大了,有时候锅碗瓢盆拿不动,做饭很困难,能在村里吃上热乎饭真是好。”

  日前,淄博经开区沣水镇张二村长者食堂内饭菜飘香,众多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一边唠着家常嗑,一边享用着色香味美的午餐,幸福满足的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

  沣水镇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全镇常住人口3.2万余人,60岁以上8000余人,80岁以上1200余人,老年人占比达到25%。让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成为了镇党委政府的“挂心事”。

  “今年来,沣水镇积极破解老龄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做饭难题,将长者食堂建设作为沣水镇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动建设17处长者食堂,实施‘全域建设长者食堂’民生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沣水实际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沣水镇党委书记张光敏说。

  小食堂解决养老大问题。如今,长者食堂已在沣水镇遍地开花,各式养老服务也已在淄博经开区温暖着老人们。

  “我们正在与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对接,筹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未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朝阳社区、宇峰社区、五公里、盛世康城、陶瓷城社区等城市日间照料中心正在装修建设中;宋家养老院即将完工,南定敬老院完成提升改造。” 淄博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金华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先行。目前淄博经开区共有10家养老机构、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家农村幸福院和22家长者食堂,3处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就在今年5月份,淄博市首家长者洗衣房落地淄博经开区傅家镇耿家村,全村2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洗衣问题有了着落。

  而在高标准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淄博经开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居家上门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专业照料护理服务向家庭辐射延伸,按照每户2000元标准, “一户一策”为半失能、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动态,满足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已完成225户信息化、适老化改造建设任务。此外,淄博经开区按照每月226元的标准对60周岁以上的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六助”居家上门服务,兜底养老长效服务。”

  “未来之城”养老就要事无巨细。

  未来,淄博经开区将继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加快7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同时,积极探索“中央厨房+配餐点”“长者食堂+就餐服务点”等模式,提升居家养老床位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服务标准大提升。

  他们说:“幸福就是残疾人也能正常就业!”

  除了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淄博经开区还更加关注另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

  一个残疾人背后就是一个为其康复而不懈努力的家庭,帮助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就是帮助一个家庭重拾幸福生活的信心。

  就业岗位对残疾人意味着什么?淄博经开区比任何人都清楚。

  11月,初冬的清晨透着冷意,而30岁的陈琪龙却浑身“热血沸腾”,早上8点,他准时来到了南定镇漫泗河村的後乐如康家园助残服务中心,开始了崭新一天的工作。

  这份工作让下肢残疾的让而立之年陈琪龙格外珍惜。

  “自从出意外之后,每天在家里浑浑噩噩,生活都失去了希望,家人还为我担心。”陈琪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9月,当地残联告诉他,漫泗河村的後乐如康家园助残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那里不仅有供残疾人康复训练使用的设施,还有适合他就业的岗位,这让他兴奋地一夜没睡。

  9月21日,後乐如康家园助残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也就是这一天,陈琪龙和其他4名残疾人正式上岗,他的工作是组装残疾人辅助器具。

  重燃生活的热情,实现自我的价值,以前那个开朗的大男孩又回到了家人眼前。而陈琪龙只是淄博经开区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大力推动‘如康家园’建设,以帮助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我们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交流互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汇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常态化的基本服务。”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民生保障事业部主任王猛介绍。

  9月底,淄博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如康家园全覆盖。近2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有残疾人走上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遍地开花的如康家园帮助残疾人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形成了“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托养格局。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攻坚克难,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这座“未来之城”正在竭尽所能打造一个残疾人

  淄博经开区不断完善残疾人基本保障服务,全区共有619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78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16名残疾人拥有人身意外保险,符合条件的8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享受到居家托养服务。同时,淄博经开区积极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将0-17周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为109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256名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为1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全区22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救助服务。

  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还为2000余名困难群众购买齐惠保,为困难家庭带去实实在在地守护与保障,所有投保工作均已在11月24日前办理完结。

  一点一滴的关怀,汇聚成城市的温度,烘托着每一个在此生活的人,热情生活之下,“未来之城”亦是“幸福之城”。

  他们说:“幸福就是拍个照片便能解决小区问题!”

  “用这社区个小程序,无论大事小情,只有随手一拍,问题就能直接反馈到居委会,处置情况实时更新,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淄博经开区傅家镇盛世康城社区,网格员向记者展示了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盛世康城社区现有居住小区11个,常住人口1.4万余人,目前有8家物业公司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管理,淄博经开区推进信息技术与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社区,为基层社区治理注智赋能,着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从进小区开始一直到家门口,无论是小区井盖破损,还是车辆违停,这个区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都能实现便民服务“一键直达”、居民诉求“一办到底”、办理成效“一键反馈”。

  通过“盛世康城社区便民通”微信小程序,社区与居民架起沟通的“数字桥梁”,社区通过在APP上设置的“便民事项” “社区通知”“警民共建”“社区风采”等专栏,及时将居民关心关注的政策通知、办事流程、工作动态等信息及时公布,今年已累计发布政策通知类信息127条,涉及具体民生实事100余项。居民又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手拍”,实时拍摄上传消防安全隐患、环境卫生丑点、民生服务短板等问题线索,让居民成为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员、事件处理协调员、服务满意监督员,有效增强了群众监督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也大大提升了社区和物业工作效率,实现了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正向激励和良性循环。

  而社区的网格员能够及时对平台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动态更新,将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描述、图片、位置等详细信息上传至平台,确保平台数据准确有效,保障民生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化解”。到今年10月份,网格员累计更新人员信息700余条,上报各类民生问题200余条,问题处置率达100%。

  “现在跟居委会反映解决小区里的问题,就像发个朋友圈那么容易。” 盛世康城社区居民纷纷表示。

  另一边,沣水镇则探索出了“一网统管”治理新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了“1+1+1”数字沣水大数据管理平台。用1张辖区42平方公里二维地图,全方位展示辖区村庄、路网、企业等各项基本信息。用1张链接区、镇、村三级的“智慧网”,接入农业、安全环保、“秀美沣水”公众号,手机APP等领域站点,实现“一网统管”,形成委办之间的联办、协办的横向协同管理,形成网上流转与线下办理同步操作的立体管理模式。用1个中心平台搭建基层党建、三资管理、安全环保、社会化管理等8个信息管理子平台,初步实现部门信息横向联系、上下信息纵向互通,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最终形成集信息收集、问题受理、行动调度、人员管理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智慧大脑”。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痛点”,抓住社会治理的“盲点”,使基层服务变“群众跑路”为“信息跑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释放“数据”红利。

  当一节节标着“幸福”字样的“生活车厢”,在淄博经开区组成“快车”加速出发,“未来之城”的模样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良栋 蒲泫奇 通讯员 陈晓艳

  打造“未来之城”

  城市形态的突围之路

  ◆在这个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淄博经开区带着打造淄博“未来之城”的历史使命,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功能布局核心区,无异于原地拔起一座城,这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关键。

  按照规划,淄博经开区被定义为“未来之城”,这片1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淄博全市对未来的构想与期待。

  这里曾经作为老工业城市先行区,为淄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辖区内高能耗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这个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淄博经开区带着打造淄博“未来之城”的历史使命南迁至此。

  让转型升级区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功能布局核心区,无异于原地拔起一座城,这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关键。

  这里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困难如何解决?日前,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淄博经开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访。

  开篇布局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功能区域的调整都是一项大事。

  202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部分功能区进行调整优化,淄博经开区管理范围由周村区北郊镇调整至主城区南部区域。时隔不久,全球知名的瑞典Sweco公司和美国麦肯锡公司分别中标淄博经开区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聚全市之力,融国际视野,这项被外界认为将从根本上破解淄博城市中心不突出、区县链接不紧密的调整之策,本该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淄博经开区却不急于对外发声,而是选择了聚沙成塔、厚积薄发。

  在蓝图擘画完成后的两年里,淄博经开区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以建设淄博的未来之城为引领,全面建设绿色之城、活力之城和产业新城,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必须要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做好这件事。”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说。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王鉴所说,在记者来到淄博经开区管委会后,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不绝于耳的工作汇报,见到的是行色匆匆的工作人员。

  忙,是管委会临时办公楼内的主旋律。而这一切,都源于淄博经开区提出的“饱和式”开发模式。

  事实上,在对淄博经开区进行全面走访后,记者发现,如今“九横十三纵”的骨干路网已基本成形,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成效凸显,基础设施框架已基本搭建,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大片区开发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在王鉴看来,淄博经开区是淄博城市功能布局未来之所在、高端产业布局未来之所在、城市形象未来之所在、生态环境未来之所在,对新区基础设施多措并举、齐头并进的开发建设模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全区规划的顺利进行,在短时间内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激发区域潜力、形成生态效应、产生联动效益,还能大大降低新区建设的成本。

  与此同时,淄博经开区“饱和式”开发模式将规划先行、强化约束、适度超前作为基本原则,以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态度,坚决卡住产业准入、亩均效益、环境评价等关键指标,把更多地土地资源、优质区块留给城市未来的产业和功能布局。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淄博经开区摒弃了“地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将学校建设、路网改造、环境提升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百姓幸福感、满意度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考工路小学(暂用名)等学校建设已提上日程、路边大大小小的游园随处可见、农村内部道路提升改造稳步推进……生活环境舒适度与城市发展这两条原本平行的直线正走向同一个交点。

  破题之法

  原地拔起一座城,其中困难与阻力不言而喻。

  钱从哪里来?土地空间问题怎么解决?如何保障新城建设进度?

  想,全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告诉记者,新区建设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自2021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对辖区土地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分析,向存量要增量,成功出清2.2万亩低效用地,为新区建设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经开区在建工程已达500万平方米。

  然而,随着各项目的逐步开展,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不及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2022年2月8日,淄博经开区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并创造性提出“1333”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专班体制、重塑工作流程、优化运行机制等方式明确发展战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总结并内化出‘123’制度,即坚持一个‘管委会+平台’的工作运行机制,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浓干事氛围‘两个生态’,提升带队伍的能力、专业能力和抓落实能力‘三个能力’,保障最高效、最稳定、最持久的工作输出。”

  淄博经开区科创中心效果图

  如王鉴所说,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建立了工作责任落实闭环机制和区镇迅速响应联动机制,压紧砸实责任链条,倒逼责任落实,并将奖惩考核与干部使用直接挂钩,打通了制约工作执行落实的淤堵点、关键处。

  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面对本就紧张的人员问题,淄博经开区奖惩并用,从重塑工作作风和提升专业能力角度出发,靶向发力,持续整治“中梗阻”,深化“六治”专项行动,对一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同时常态化开展“业务大比武”“业务述职”等活动,通过“上挂”和“下派”增加干部历练,以对标对表提升格局境界、打开发展空间。

  对于任何一个大规模的项目,资金永远是横在前面的一道墙。而以产业为中心打造的淄博经开区,在一次性、饱和式的开发模式下,所需要的资金更是车载斗量。

  摒弃了即期看得见的土地财政,撬动全区项目的支点在哪里?淄博经开区的答案是——金融。

  “加快构建平台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全新的投融资策略和模式建立起估值模型和标准体系。通过专项债、项目贷、公司债、F+EPC等模式,拉长还款周期,降低资金成本,有效提高区域滚动发展的能力。”

  王鉴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通过与各开发建筑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合伙人”提供投融资服务,参与淄博市、淄博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等全领域的建设运营,并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城市综合开发,逐步扩大建设运营范围,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局面”。

  据王鉴介绍,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设立了总投资57.8亿元的8支产业基金,主动链接、导入、嫁接18家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参与重点领域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经开区全社会融资达140亿元,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通达“未来”

  如何让经开区的发展完美承接城市功能布局,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而严谨的“造城”逻辑最具说服力。

  “当城市未来的概念还停留在纸上时,想要聚拢人才、产业、商业等要素资源,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势。”

  淄博经开区工委委员,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尚志胜告诉记者,张店区作为淄博主城,有着其他区县所不具备的人才等要素资源优势,而淄博经开区作为紧邻主城的功能区,还承担了拉大城市空间的重任。

  “孝妇河连接两城,以其为纽带,我们制定了‘拥河发展’战略,沿孝妇河规划18平方公里核心轴带,建设能够代表淄博城市形象、城市风貌、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和产业聚集区主要发展城市形态,并在两城交界处规划设立了起步区。以起步区为龙头发力点,聚焦会展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引入引领发展、集聚人气的新产业新业态,做优做强科创研发、总部经济、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

  在尚志胜看来,淄博经开区作为“未来之城”,高度智慧化是其基本属性,而将新区政治中心和商务中心设在版图西北角,不但可以充分节约发展空间,还可以迅速接收主城溢出资源,实现产城迅速融合。

  想要迅速吸引人、留住人,基础设施不但要建全建好,还要建精建美。

  据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党组成员,淄博经开区建设局局长刘文达介绍,自2021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充分发挥经开区水域水系和公园绿地等先天资源禀赋优势,计划总投资2.7亿元,高标准打造主题公园、街头公园、骑行公园、青年公园等27个公园,如今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对孝妇河、猪龙河、漫泗河等5条河流的河道行洪能力提升及沿河景观改造,进而形成西有孝妇河、漫泗河,中有唐家山、青年公园,东有仙女湖的生态体系,努力为市民绘就出一幅“打开窗就能看到风景”的特色山水城区画卷。

  “淄博经开区坚持以路网拉出新城框架,坚持将雨污管网向农村延伸,对农村道路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实施海岱大道东延、淄河大道东延和双圣路西延工程,实现区域间、市域间的大贯通。对中铝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实施路网改造提升、高压线路迁改等配套设施工程,解决园区内、园区间路网不通、水电气暖供给不畅的问题,通过完善配套,打开园区成长空间。”

  事实上,如刘文达所说,高标准、高效率打造的新城路网,也确实让当地百姓感受到了新城新气象。

  作为淄博经开区城市主干线,考工路提升改造工程在淄博经开区调整后,仅用时13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从北京路至柳泉路的全线贯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岱大道与复兴路的高峰通行压力,也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华福大道西延、海岱大道东延等多条道路的改扩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构建起了多网融合、快速通达的城市交通体系。

  提及考工路的改变,盛世康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强忍不住说:“作为考工路沿线社区,盛世康城社区也有了争先进的底气,如今我们正与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打造‘党建示范街’项目,致力于将考工路与唐家山路口以南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路段建设成为‘党建示范街’,以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让百姓的幸福路越走越顺畅。”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兴 蒲泫奇 通讯员 陈晓艳

  看经开区如何打造

  淄博经济发展“新引擎”

  ◆淄博经开区落子主城之南,如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锚定“1333”发展思路,率先突破“三区两域一带”建设,以有解思维向存量要增量,致力于打造出托起淄博未来经济的“新引擎”。

  2020年4月,淄博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市功能区优化调整战略部署,淄博经开区落子主城之南,城市发展再度聚焦此地,以功能区衔接行政区,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打造“产业新城”。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淄博经开区明确“东产、西城、北商、南园”的空间发展布局,锚定“1333”发展思路,率先突破“三区两域一带”建设,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以25个园区串联区域产业布局,以有解思维向存量要增量,致力于打造出托起淄博未来经济的“新引擎”。

  借资本逻辑 成招商之事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在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在行业内拥有较高话语权后,扩大产能都是一项慎之又慎的决定。然而发生在惠州市亿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亿鹏能源)身上的事,却看起来有些“轻松”。

  2022年7月,亿鹏能源与淄博经开区达成合作,随后便开始在淄博经开区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华北区域生产基地。

  根据约定,淄博经开区将为亿鹏能源提供中南高科·智汇科创工园内39.2亩土地,亿鹏能源也将投资2.5亿元,用于建设研发楼、生产厂房、生产配套办公楼、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和配电房等,并致力于使其成为集高端制造、研发创新、生产性服务、功能配套等为一体的,行业领先的锂电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

  事实上,彼时亿鹏能源与淄博经开区“相识”不过两月。

  时间回溯至5月7日,当天上午,淄博经开区与亿鹏能源召开视频会,这也是淄博经开区与亿鹏能源的首次接触。也正是在这场视频会后,这家长期扎根广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技术性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亿鹏能源,开始频繁出入淄博经开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淄博经开区的基金招商模式。

  “企业扩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也对企业现金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拥有国内顶级投资机构投资成绩和政府信用双重背书的基金,则坚定了我来淄博经开区发展的信心。”

  如亿鹏能源总经理郁宏泽所说,资本投资的底层逻辑就是在尽可能多地降低风险的同时追求更大的投资回报,而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进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加入,则是大大提高了投资的科学性和抗风险性,也为企业争取更大融资创造了可能。

  事实上,为实现高效精准招商,淄博经开区通过和社会私募等投资机构合作发起成立子基金,以母子基金的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以资本为抓手引进和培育能明显助力淄博经开区市场破局、制度破局、技术破局、人才破局、基础建设破局、资源禀赋破局的关键企业和项目,进而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加速产值、税收、就业、人才聚集,促进淄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郁宏泽介绍,在淄博经开区的帮助下,如今亿鹏能源已取得山东临工、三一重工等数万台锂电池订单,未来将更加聚焦于矿卡、重卡及工程机械专用车等领域,新生产基地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数据统计,目前淄博经开区已成功引进伽利略资本、山东财欣、舜恒私募、矜浩股权、友博资本、山东国惠、鲁商基金等多家投资基金,并对宜快宜慢、星秒光电、寓科未来等12家企业进行了精准投资。

  改工作机制 创经开效率

  基金招商的成功,给了淄博经开区活用、善用金融工具的信心。如今,淄博经开区已经开始与金融供应链企业合作,通过打造本地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精准招商。

  2022年11月,淄博经开区与中和云(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供应链合资公司——淄博中和鼎盛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中和鼎盛),并成功对接国内技术领先的电力设备智能化管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北京国电光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国电光宇)。

  “眼下,国电光宇面临产能扩增的需求,中和鼎盛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后,便迅速决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而为了更好地合作,国电光宇也初步计划在淄博经开区搭建电力设备智能制造工厂。”

  淄博经开区投资促进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昊告诉记者,金融供应链导入上下游企业的模式成功为淄博经开区嫁接了星恒能源、城满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创新引领项目。

  除此之外,淄博经开区还借助中南高科、中建国际、联东U谷、苏科高新等专业园区运营公司,以商招商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主题园区;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上海产业促进中心等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委托其代理商招商,成功引荐明峰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

  多种招商模式下,淄博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数据统计显示,1-10月份,淄博经开区新引进市外投资过亿元项目21个,年度目标完成率116.7%,资金到位率19%;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9.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19.2%。预计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8个,年度目标完成率156%;累计到位省外资金3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52%。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淄博经开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

  “为理顺投促中心与各部门、各招商公司的关系定位,合理确定细分方向,淄博经开区创新建立‘招建投一体化’工作机制,并构建起‘工作领导小组+投资促进中心+执行部门+镇产业发展办公室+融资平台’全方位工作体系,形成了‘投促吹哨、部门报到’的招商格局。”

  据淄博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韶华介绍,为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淄博经开区还坚持“一体化”管理考核,以权责明晰、分工具体、专业专研的工作机制助推招商项目精准务实、上新上优。坚持“专业化”建设,依托城投公司,实行专班“一对一”负责、专人“一对一”盯靠,倒排工期,按天排计划、按日抢进度,确保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和质量。

  在新的体制机制作用下,园区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目前,淄博经开区有在建产业园区10个、拟建产业园区9个、储备产业园区6个,其中5个产业园区提前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建设,建成产业空间38万平方米,在建70.5万平方米,已形成投用、在建、拟建、储备的产业园区发展态势,为企业转型、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提供高端发展载体。

  铺产业格局 造淄博“心脏”

  在张店、周村、淄川三区交界这个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地带,重塑产业结构,打造淄博“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的底气来源于哪里?重新规划后的淄博经开区,将按照怎样的产业发展方向前行?

  在地理位置上,淄博经开区位于淄博“地理中心”,地处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交汇处,是落实全省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点,交通区位优势卓越;这里也是链接南部工业基础、承接主城溢出资源的枢纽,拥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天然优势;同时,这里拥有大片低效建设用地,在全市涅槃崛起的关键时期,为全市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据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介绍,如今淄博经开区已成为实现全市主城“提质增容”的重要承载区,以此为基点,可以链接省会经济圈、济淄一体化、齐鲁科创大走廊等一系列省市重大战略,是淄博拥河发展的核心区域。

  事实上,在面对淄博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上,经开区始终坚持站在风口浪尖上,做淄博城市发展的“弄潮儿”。根据规划,淄博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四强”产业主要承载区、现代城市形态示范区,成为有效链接主城区提质增容和产业支撑的崭新区域。

  “年初,我们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布局了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联东U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吸引了梅卡曼德、星恒能源等头部企业纷纷布局,一批‘大、好、高’项目落地。”

  据王鉴介绍,2022年1-10月份,淄博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完成9.91亿元,同比增长3.81%,全市排名第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106%以上,全市排名第1。

  “淄博经开区将围绕‘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不断深化‘1333’发展思路,继续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建圈强链,聚焦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全力以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体系快速形成,打造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新高地。”王鉴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兴 蒲泫奇 通讯员 陈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