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强富美优”看淄博 今天我来当主播︱“合作社”壮大高青“一号产业”

来源:博览新闻

2023-03-23 08:37:13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董振霞 冯金金 汪利平

  说起高青最值得炫耀的产业,当属农业这个当仁不让的“一号产业”。因背靠黄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高青农产品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口碑也声名远扬。

  小麦产量多年位于全市第一,大米外销到香港、澳门,15件特色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标识,以高青瓜、果、菜为龙头的高青特色农产品一路“出圈”,不仅畅销大江南北,更成为淄博市民喜爱的菜篮子产品。

  黄河滩区的“一号工程”

  “我们种植的蜜瓜,原来卖不出去,价格也便宜。自从党委领办的合作社介入后,我们不愁销路,价格也上去了。现在一斤瓜能卖7块钱,我们今年一年能出个10000多斤。”3月14日中午12点多,高青县花沟镇龙屋村的瓜田里,郑保海家的大棚前一片红火,二三十个村民热火朝天地帮忙摘瓜、装箱、搬运。瓜果代办邵新营笑呵呵地一边称重一边指挥着抬箱搬运。

  “瓜真甜啊!”更甜的是当地农民的生活。黄河岸边,原来祖祖辈辈因黄河滩区收获不了多少农产品,如今,还是因为黄河,这里的村民因发展特色农业,走上了富裕之路。

  一条河,不同年代,带给农民两种生活和感受。这中间,少不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功劳,备受关注的“一号产业”也因此壮大,催生了不少新经济。

  “合作社”让农民忙四季

  “这一箱14斤。今天中午要拉三车,全部运往南京。”三月的黄河岸边,早晚寒凉未退,但大中午明晃晃的太阳下,邵新营和忙碌的村民头上都冒出了汗。“明天,我还得再来一趟,附近一个村的3万斤西红柿也要运往江苏和上海,那里的市场正等着上新呢。”

  让村民们高兴的是,今年,瓜果菜价格都不错。“去年,产量高,但我们果菜销量不太好,价格也上不去。”村民郑保海说,今年,尽管因气候原因产量有点低,但价格上去了,销量也好,他们收入增长了一倍还多。

  “去年,1斤蜜瓜才4块钱,今年能卖到7块。我家两亩地,能产个七八千斤,收入比去年好。”他说“今年,我还种了1.9亩西瓜,一年能收1万斤,按10元1斤算,收入又比去年多了不少。”

  郑保海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抛去所有成本,收入还是能比往年翻番。更让他高兴的是,村里家家户户种瓜菜,一家收获全村义务帮忙,仅此一项就省了一大笔支出。村民们互帮互助,村里纠纷也少了。“抱团发展”“抱团互助”让村里共富的同时,文明新风扑面。

  龙屋村村民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当地党委领办的合作社——“太公蔬院”。村民们说,以前种果菜都是单打独斗,产量低、销路不畅,农民们年年为销路发愁。“张书记帮我们打开了外销的市场。”村民口中的“张书记”正是花沟镇唐口管区党总支书记、“太公蔬院”联村党委书记张新建。

  作为带头人,张新建依托“太公蔬院”联村党委成立了联合社,从种、管、销等方面统一生产规程、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渠道,既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又让农产品种得好、卖得贵。

  “以往,农民搞种植都是自己种自己卖,种植环节效率低,销售环节有局限性。我们现在发展联合社,让村与村、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以此来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张新建说,目前,花沟镇已有6个村加入了联合社,他们正在修订品牌化发展战略。今后,还将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上一些新品种,引导农民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

  田沟里扎大棚罗非鱼暖过冬

  “20个池子,一个池子2000斤。今年罗非鱼销量不错,每斤批发能卖到8元,零售能卖10元钱,收入还不错。”下午两点多,又到了巡检的时间。高青县碧水源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福前一边在大棚鱼池旁检查供氧管道,一边查看水质情况。

  去年11月,他开始给水产养殖场建大棚。春节前,罗非鱼和黄河虾都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批养殖的鱼虾全部销售一空。

  现在,第二批养殖的鱼虾马上就可以上市,董福前正在跟客商对接打开新销路。“罗非鱼目前已销售到了东营、济南和滨州等附近城市,其他地方的市场也在对接中。”他说,今年,因为新客商的到来,养殖场首次开网收获不错,第一单他卖了3000斤罗非鱼。

  第一单收获前,正是冬天最冷的时节,这些罗非鱼能顺利越冬,让董福前有点意外。罗非鱼是一种热带鱼,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都高。去年10月份,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养殖的一批5万斤罗非鱼一直没有找到买主。“马上就到冬天了,没有取暖设备,这可怎么办?”当时的老董心急如焚,因为他从来没有养殖罗非鱼越冬的经验。

  面临冬季气温低的养殖难题,董福前一边想办法把鱼转移到大棚里,一边向县里的渔业专家请教也求援。老董还根据自学的养鱼知识,在大棚里做起了试验,他引进新设备地暖热泵,试着让罗非鱼在大棚里越冬。

  在专家的帮助下,老董掌握了一套罗非鱼越冬技术,经过一个冬天的试验,他养鱼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早春,老董家第一批反季节供应的罗非鱼很快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客户们纷纷赶来向老董求订单。

  老董是个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人,前几年,他还利用自家的几亩林地发展金蝉产业,一年收入也不少。这也影响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林下经济在高青县木里镇、常家镇等地方蓬勃兴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这让老董十分激动,他说自己发展养殖业的动力更足了,对未来信心十足。

  近几年,高青县加快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林下松茸、中草药、鱼业养殖等一大批新农业经济红红火火。他们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地带动行动,让各种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完美融合,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农村新经济不断向新发展。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说,今年,他们将不断做好“农”文章,做活“农”经济,提升“农”效益,让“一号经济”的小引擎迸发出增收致富的“大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