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2-08 15:22: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这件琉璃花冠太惊艳了。”
“花冠绝美,太震撼了!”
春节假期之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依旧游人如织。在“浴火芳华—淄博琉璃灯工艺术展”的门口,许多游客被一件灵蛇与蝴蝶交织的琉璃王冠吸引驻足,借位拍照。
蝴蝶振翅欲飞,灵蛇缠绕其间。这是淄博灯工琉璃新一代手艺人刘媛在上千摄氏度火焰高温下烧制的作品。灯工是琉璃制作技艺的一种,就是利用琉璃的热塑性、热熔性特点,边加热边塑型,被称为“火中的雕塑”。在淄博,这门传承千年的非遗手艺正成为热门,刘媛和她的琉璃工作室也趁着这股东风,逐渐发展壮大。
始于颜值的相遇
“我是设计专业出身,毕业之后也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长大之后才发现小时候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的琉璃竟然可以这么美。”毕业不久的刘媛,因为“颜值”决定辞职,从头开始学习灯工琉璃技艺。
琉璃灯工第四代传承人、淄博市工艺美术师、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程静,便是刘媛的老师。四五年的时间,刘媛便顺利出师,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并且在各大展会和比赛中大放异彩。在去年的陶博会上,刘媛也与老师程静“顶峰相见”,其作品蝴蝶灵蛇王冠和破茧都备受参观者喜爱。刘媛以昙花为主题的作品《永恒》更是荣获第二届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创新创优特等奖。
漂亮,是刘媛投身灯工琉璃的原因,也成为刘媛艺术创作的追求。在她的工作室里,雍容华贵的牡丹、亭亭玉立的荷花、仙气飘飘的鸢尾、怒放灿烂的菊花……踏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座永不凋谢的花园。“热烈、艳丽、仙气,是我对作品的概括,我希望创作出来的琉璃浴火而生之后,都富有生命力。”刘媛说道。
源于自然的灵感
创作创新是摆在每一个手艺人面前的难题,刘媛也不例外。设计出身的她,颇有美感,但创作灵感转瞬即逝,确实难以捕捉。而刘媛寻找灵感的方法,则是看纪录片:“有时候灵感枯竭的时候,我就去看自然纪录片,去观察动物和植物。”
在刘媛的琉璃工作室,见到最多的便是多姿多彩的花卉和蝴蝶。在创作《蝴蝶与灵蛇》之前,刘媛还有一件《蝶恋花》,由纯白花朵与晶莹蝴蝶组成的琉璃王冠,她在作品简介中写道:“献给我的蝴蝶,我爱它们的自由,爱它们的脊梁,爱它们不被狂风打倒的坚决。”在她的手中,玻璃棒成为了魔法棒,于烈焰中诞生一只又一只翩跹起舞的蝴蝶。
在此之外,刘媛也透露自己有探索不同风格的想法。“去年簪花火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出了一件琉璃簪花,虽然主题还是花卉,但在造型上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对于长远的未来,刘媛暂时还无暇考虑,“眼下就是赶紧把订单赶出来,让顾客通过我们的作品感受到灯工琉璃之美。”
忠于自我的选择
琉璃的制作基本只能靠手工,灯工工艺极为复杂,要在高温下对料棒进行加热塑形。因为温差,时常会出现炸裂或瑕疵,因此操作者不仅要有造型的技巧,更要具备耐心,掌握退温的技巧。
对于“门外汉”刘媛来说,烫伤已经是家常便饭,但她始终没有轻言放弃。“人生和琉璃作品一样,都是限量版。人生是旷野,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在刘媛手中,各色玻璃棒翻飞交织,她的巧手在喷枪下弯、夹、按、焊、挑,冰冷的料棒经过火焰炙烤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一开始,我们也做过热门的一些款式,比如豆芽、葫芦,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风格。”淄博火爆之后,刘媛的小店迎来了大量客流,但她却开始在火爆之中沉思,是否要为了流量而放弃自己的风格。最终,她决定继续坚持建造自己的“琉璃花园”,从小件到大件,刘媛在“造花”的路上越走越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如今,在八大局书画院,刘媛的工作室成为游客们体验灯工琉璃的不二之选。每逢节假日,工作室里总是人潮涌动,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琉璃制品。刘媛的工作室成为淄博琉璃文化的一个窗口,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她自己则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一同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