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
2025-02-20 08:33:00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泽
通讯员 李洁心 韩震 周峰
这一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航向,荣耀广场高扬的五星红旗绽放着75周年的荣光,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百姓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城乡。
这一年,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五个淄博”建设激昂奋进的力量,新闻镜头里“人好物美心齐”的图景愈发闪亮,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敞。
这一年,“有淄有爱”文明建设展现万千气象,“齐乐融融”描绘着文化社区的幸福日常,“中国好人”李振华、郭素卿等典型群像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以德为本、以美赋能让广大乡村惠风和畅、振兴图强。
这一年,齐风泱泱、黄河汤汤,“淄博文创”被国家版本馆入库珍藏,纪录片《寻齐记》在央视震撼登场,周村古商城“5A”品质开门迎客,文旅融合步伐铿锵,“诸子时代”文化标识承载着文化“两创”的使命担当。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顾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五个淄博”建设,勇担文化使命,聚力守正创新,持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理润齐风”思想铸魂工程,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市委常委会和市领导班子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始终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开展学习研讨17次,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系统联学”200余场,组织“四级联学”5次,矢志不渝讲政治、铸忠诚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研究阐释走深走实。召开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印发《淄博市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立项社科研究课题95个、结项往年课题105个;组织社科专家开展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等级评定,推出优秀成果152项。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调查研究,《桓台县:文明之光点亮村庄幸福生活》案例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一项项研究阐释成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
理论宣讲“声入人心”。市领导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3场次,组建市委宣讲团,采取宣讲报告、互动交流、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分赴各区县、有关部门开展集中宣讲22场次,受众4000余人次。深化基层理论宣讲“一区一品”建设,组织各类小微宣讲5000余场次,受众27万余人次。开展“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淄博市百姓宣讲大赛暨微视频宣讲大赛178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达15.4万余人次。一个个百姓视角、一句句百姓语言、一片片百姓情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心田。
“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淄博市百姓宣讲大赛
以理服人,润物无声。“双联促学”、“小微品牌”宣讲等创新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讲好淄博故事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图景
团结稳定鼓劲,奏响奋进之歌。
过去一年,全市新闻舆论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市人民群众把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市委、市政府锚定的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淄博故事里,有愈发坚定的发展信心。
聚焦塑造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新优势,围绕“强信心、增预期、鼓干劲、共奋斗”主题,实施媒体传播力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经济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大省挑大梁”、“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移风易俗等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开展聚力打造“五个淄博”、弘扬企业家精神等10余项专题宣传,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播发重点稿件1000余篇,央媒发稿300余篇,省委宣传部“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采访团4次走进淄博。
做好政策解读,展现发展成果。全市新闻战线既从宏观层面深入讲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势”,又从微观层面呈现群众安居乐业之“实”,社会预期不断改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淄博故事里,有愈发激昂的奋进强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淄博市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纵深推进市、县两级媒体融合发展,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机制,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聚力突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动员大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组织市县媒体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发展看淄博”等专题专栏,广大记者编辑用汗水记录淄博改革一线、狠抓项目建设的火热实践,一篇篇反映淄博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新闻报道,生动展现出这座城市拼搏奋进、创新创造的强劲脉动。
淄博故事里,有近悦远来的城市形象。
做实媒体传播力,承办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等重大活动,开展立体化传播报道,传播覆盖超过千万人次。做大对外影响力,深化“五友”外宣,策划“视听山东”短视频400余个,实施“文化山东”“走读山东”项目70余个,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的外国友人互动参与,外媒记者团3次来淄采访,联合外事部门策划开展互访和青年交流活动5项,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新光彩。
淄博故事里,有愈发清朗的网络空间。
精心组织网上宣传报道,统筹市属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开设“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等专题专栏,推出《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等原创系列稿件1000余篇。策划开展“‘镇’兴路上”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8个,开设“新质生产力在淄博”等专题专栏10余个,承办中央网信办“‘链’出新动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20余家中央、省重点网络媒体的30多名记者深入重点“链主”型龙头企业现场采访。挂牌成立全市首家网络名人工作室,举办“在e齐”网络名人区县行系列采风活动,不断汇聚壮大网宣合力。组织开展“网络营商环境”“‘自媒体’博流量”等网络治理专项行动69个,清理网上有害信息2.4万余条,全市网络生态不断优化。
■弘扬新风正气
厚植“五个淄博”建设的文明底蕴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过去一年,淄博市聚焦深化“五个淄博”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有淄有爱”文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市文明新风广泛汇聚,构筑起更加自信自强的精神文明新高地。
理想信念在这里扎根。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裕禄讲堂”焦裕禄精神沉浸式体验基地在北京揭幕启动。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擦亮音频微课《国旗下共成长》品牌。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在荣耀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升国旗仪式,举办第六届“红动淄博”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我市1人荣获全省红色故事大赛金牌讲解员。扎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国防教育“八进”。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声里的中国”“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童声嘹亮 声动齐鲁 唱响中国”
2024年淄博市“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比赛
文明共识在这里汇聚。坚持价值融入、资源融通、场景融洽、活动融合、机制融汇“五融并举”,打造“齐有爱”“齐养德”等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社区20个,“里仁为美·齐乐融融”文化社区品牌入选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创新案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推广应用“齐思政”云平台,选培193名文明实践“思政大先生”,实施“明德齐语”宣讲,擦亮“齐思政+”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让乡村劲吹文明新风。打造“齐惠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工作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文明风采在这里彰显。开展“文明成景”八大行动,打造“有爱餐厅”20余个,曝光“不文明出行”3000余例,设置“便利停”1.5万余个、“放心亭”170余个、“安心座”3800余个,设立潮汐便民市场22个、潮汐摊位700余个,发展“城市文明合伙人”8000余人,打造最美楼道(单元)320余处、“星级示范路段”15条、文化记忆景观160余处。承办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山东示范活动、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活动3000余场次。我市在全省“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联合央媒推出“文明中国·看淄博”系列报道,“文明淄博”微信公众号获选“全国100个‘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账号”,全方位展示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面貌。
淄博市开展“文明成景”八大行动,图为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明一条街。
美德底蕴在这里涵养。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淄博建设,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公布信用应用场景创新行动计划项目33个;拓展“美德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400余个,设立美德超市、诚信超市等积分兑换点1880余处。深化道德典型培育,李振华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郭素卿、侯敏入选2024年“中国好人榜”,1个单位荣获第六批山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25个,开展“道德榜样在行动”展示交流,推出系列关爱礼遇政策,让德者有荐、德者有声、德者有得。
■坚定文化自信
聚力打造和谐美好的“文化之城”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诸子聚齐,变革求新。齐文化,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齐文化“一池春水”生气盎然,齐国故都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创新力,呈现出一幅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崭新画卷。
文化家底越来越厚。临淄齐国古城、胶济铁路(淄博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我市完成文物复查及新发现文物线索调查2441处,新发现文物202处;推进稷下学宫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高青县陈庄遗址入选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非遗传承焕新出彩,23项市级非遗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被评定为一级博物馆,新增博物馆10家,全市博物馆总数达95家,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
文化“两创”再攀高峰。实施“诸子时代和诸子在齐”学术建设和文化体验项目,出版大型文献工程《齐书》、简明读本《泱泱齐风 人文淄博》等图书典籍,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成立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淄博研修基地,在北京、广州等地召开“齐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座谈会。齐文化专题纪录片《寻齐记》在央视热播,累计受众1000余万人次。以“相约稷下、齐享精彩”为主题策划“齐文化宣传月”,参与人数达50余万人次。举办第二十一届齐文化节、第九届齐文化与稷下学论坛,思想与学术盛宴精彩纷呈,文明交流互鉴持续深化。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深化文艺精品“两创双百”高峰计划,建立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库,创作推出音乐剧《稷下学宫》等20余部精品力作,其中,长篇小说《土广寸木》获2024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齐风淄火》首发于《人民文学》头题,并在北京举办作品研讨会;马累的诗歌《在黄河边》获人民文学奖;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琉璃奇缘》在淄开机;推进“新聊斋”文化创意创新项目,聊斋城景区焕新升级、人潮涌动,驻场文旅演艺项目《奇幻聊斋》精彩开幕、掌声迭起;对接追光动漫,合作拍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
原创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
文化惠民直达基层。举办“青春之城·魅力淄博”演唱会、“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中国文艺志愿者走进淄博慰问演出、烧烤体验地音乐节、“追光海岱楼·奇妙淄博夜”等特色活动,开展四季“黄河大集”1000余场次,提振文旅市场消费。开展“淄博市民文化艺术年”活动,组织“齐舞·悦动”淄博文化艺术季、“就在淄博”城市艺术SHOW、四季“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1.9万余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880万余人次,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点亮群众美好生活。2024齐鲁书香节暨“书香润淄 齐阅共读”第十七届淄博市读书节、“阅动山东 书香淄博”读书月、第三届淄博市全民阅读大会、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润泽城乡,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
2024年4月2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中国文艺志愿者走进淄博慰问演出在淄博大剧院举行。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启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年度计划投资57.04亿元的70个文旅重点项目,开展“文旅、烧烤、服务、保障”四大品质提升行动,构建“快进漫游”交通网络,有机衔接“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市场,81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2894.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121.3%。出版版权扎实推进,全市著作权作品登记数量达4.7万余件。“齐品淄博”品牌愈加闪亮,53家手造企业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18件文创入藏国家版本馆,12家文化企业200余件(套)产品参展深圳文博会,9家手造企业50件产品在韩国、意大利展示推介。山东可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齐幻数智文旅元宇宙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数字文化产业支持项目。全市179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1.75亿元,同比增长4.54%……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力“三提三争”,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把握更加精准,对“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理念更加笃定,对“五个淄博”建设的落实更加有力,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回眸过去,奋斗令人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征途皆是星辰大海。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淄博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突破之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干字当头、拼字为要,干在当下、拼在全年,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淄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