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4-15 09:28: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部推出《坚如磐“十”——国家安全机关典型案例短视频展播》特别节目,起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窃密、策反的卑劣手法,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近年来,窃密泄密事件层出不穷,我们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愈加严峻。《坚如磐“十”》披露的案例中,有的涉案人员涉世未深,被发展培养成“定向应聘的海归留学生”;有的谋取私利背党叛国,沦为“迷失的骄子”;有的陷入“危险的邂逅”陷阱,被策反拉拢误入歧途;有的因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成为“糊涂的研究员”……一个个鲜活案例,将境外间谍的不法行为展露在公众面前。公众也意识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各种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核心领域、要害部门和重点目标的情报窃密以及渗透策反活动,泄密事件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国家安全不是“高大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细微的,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因为无心之失,或者贪慕金钱,导致国家安全信息泄露、数据篡改、隐私侵犯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情报窃密以及渗透策反活动在线上悄然蔓延。有的间谍伪装身份,以询问、辩论、交友等方式刺探我国家秘密;有不怀好意的“水军”,在热点事件中操纵话题,挑起舆论争端,激化网民情绪,扰乱网络秩序……这些案例与事实,证明国家安全不是遥远的“谍战片”,而是与每个家庭、每个人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对普通人而言,下载来源不明软件、发表不当言论、传播涉密信息以及在网络消费中忽视信息安全等行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国家安全埋下隐患。每位公民都应树牢国家安全意识,在义与利、是与非之间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不断增强辨别“诱饵”和“套路”的能力,坚决抵制有损国家安全的错误言行,做国家安全的坚定捍卫者。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提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施行,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重要制度安排应运而生。4月15日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关心国家安全事业、参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节点,广大群众的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为推动国家安全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国家安全大局观的理念影响下,普通人也在隐蔽战线上立下汗马功劳。房东凭借诡异“绿光”,抓住某海军基地外窥伺的间谍;渔民海上作业捞出可疑装置,有效维护了国家海洋安全;热心居民发现租客行踪鬼祟,协助抓捕境外间谍机构派遣人员。由此可见,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谍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人人都是共建者、护航者,也是共享者、受益者。
国家安全连着你我他,国家安全离不开你我他。我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增强安全保密意识,提高自身辨别能力,遵循客观真实原则,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每个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防线,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坚实保障。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