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5-07-15 08:37:43
企业办事“一窗受理”,告别了多头跑腿的繁琐;消费维权“先行赔付”,消费者当天就拿到了退款;“1元公交”穿梭城乡,市民游客悠然打卡网红景点;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为焦急等待订单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在淄博,这样的服务场景已成为日常,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这座城市的气质。
服务,是效率与温度的融合,更是城市发展的坚实支撑。从政府主导转变为聚焦企业需求、关注群众期盼,这场以“服务淄博”为号角的城市变革,正在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温度,凝聚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审批加速 打造“暖心”政务环境
政务服务窗口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晴雨表”,它承载着民生期盼,丈量着改革深度。
针对涉路施工项目审批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程序繁琐等痛点问题,我市推出了涉路施工许可“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审批服务质的飞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淄博市涉路施工许可“一件事”实施方案》。今年3月中旬,相关部门完成相关材料汇编工作,包括实施方案、事项清单、材料清单等。3月底,线上线下同步开通办理专区,线上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设置专栏,线下在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窗,并提供邮寄受理服务。
改革前后对比数据令人瞩目:跑腿次数从4次减少至1次,申请材料从30份压减至7份,现场勘验由5次整合为1次,办理环节从24个精简到4个,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经测算,每次办理还可为企业节省申请成本约5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从排队等候到云端办理,从重复跑腿到数据代跑,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当下,淄博正以数字赋能推动政务服务转型升级。
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店选址”难题,我市全面梳理归集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叠加文旅地图等信息,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PC端、手机端上线“齐创业电子地图”,开发了开店选址、办事服务、办事网点查询三大功能模块,涵盖八大局等31个重点商圈和879处空闲房源,实现了从现场选址到线上选址。
在这里,一系列改变正汇聚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分项”,化作惠民便企的“暖心牌”。
执法有度 打造“安心”法治环境
日前,货车司机魏师傅经历了一场颇具教育意义的“超载风波”。当时他正驾车行驶在G305国道上,突然前方LED屏上出现了他的车辆信息,车辆超载了。这一突发状况让魏师傅瞬间慌了神。就在这时,他的手机收到了一则短信:“尊敬的魏先生,您的车辆由于超限被拍,请您就近卸载转运。”同时出现的还有三个卸货场定位,并且标注着“首次轻微违法可免罚”。
魏师傅赶紧顺着导航拐进了桓台治超站,卸载了超载的4吨铝土矿后,工作人员因他首次违法且超重轻微、及时卸货,决定不予处罚,摸着办好的放行单,他如释重负。这无疑就是新时代治超路的生动写照,法治与温情并存,治理与疏导相济。
这样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治理方式,不仅体现在治超领域,面对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游客量激增带来的交通压力,我市以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让城市热度与治理温度同频共振。
交管部门细致谋划,针对网红打卡点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组织进行了精心部署,实时开展视频巡查,建模分析流量变化,及时跟进调整管控措施。同时坚持温情执法和柔性执法,在确保道路安全有序的情况下,允许车辆在网红打卡点、景区周边道路临时停放。对8类普通交通违法首违警告,对轻微越线、压线、超速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采取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提醒教育的形式,实现了社会效果、管理效果双提升。
协商共治 打造“舒心”生活环境
在城市发展中,公交服务始终是温暖的民生注脚。清晨,公交车载着上班族奔赴工作岗位;暮色里,又成为归家人的避风港,用行进轨迹串联起万家灯火。这些穿梭在街巷间的公交车,早已超越交通工具本身,成为承载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移动家园。
淄博公交服务的温度,不仅藏在日常通勤的守护里,更体现在对游客体验的贴心考量中。“1元公交游景点”专线正成为游客感受淄博的新选择。
公交站台前,来自江苏的游客刘先生满怀期待地登上“1元公交游景点”专线,准备前往红叶柿岩等网红景点打卡。“这可比打车划算多了,还能感受城市风光。”当游客们透过车窗捕捉城市的光影,淄博的人文底蕴与市井温度,就这样鲜活地融入游客的旅途记忆。
如果说公交服务展现的是城市温度,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则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加装电梯这件“关键小事”,却是难啃的“硬骨头”,顶楼住户盼着出行便利,一楼住户担心采光受影响。
面对僵局,我市住建部门摒弃刻板会议模式,以“拉家常”方式与居民交流,耐心倾听诉求,让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共识。如今,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斑驳墙面换上新装,杂物空地成了开阔广场,管网布局整洁有序,居民生活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藏着淄博最动人的服务温度。民生难题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只要真心付出、俯下身子,就能在千家万户期盼中找到共赢答案。
精准施策 打造“称心”产业环境
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正是改进服务的起点。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创新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通过角色转换,及时发现问题短板,畅通服务堵点。
在走访中,淄博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反映,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经营范围只能在规范条目中选取,无法精准展示公司的特色经营产品,影响对外合作。我市迅速行动,邀请省有关部门前来开展专题调研,最终争取到改革试点,通过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企业身份码”,就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特色经营项目,最终帮助纽氏达特添加了10条特色经营项目。
从“审批者”到“申请人”,角色转换带来思想与行动的转变。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参与“走流程”活动1000余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448个。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产业链协同发展,破解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精心策划了企业家看企业暨“我为企业找订单”系列活动,通过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等专场活动,采用“现场研学+路演对接+政策解读”的三维模式,促成多项合作:英思维测控与大亚金属达成深度合作,宇声计量与市能源集团启动联合研发计划,联和物流与车企达成重卡项目……这些合作成果,不仅推倒了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高墙”,更推动了产业链群高效协同发展。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的“网上开标大厅”,改变了传统投标模式,投标人无需再奔波于各个开标现场,只需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投标过程。我市还创新研发了掌上开标系统,投标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进行线上投标。
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正是淄博用一系列务实举措,以改革为刃直击痛点,用服务回应企业和群众期盼的生动写照。
维权提速 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消费维权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促进消费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淄博,一系列维权创新举措正构筑起消费市场的“信任基石”。
在鲁中家具城,当李女士提出退货要求,商场迅速启动“先行赔付”程序,当场完成退款;在临淄区泰东生活广场,任女士买的短袖严重缩水,通过商圈的消费维权服务站,不到半小时就获得了赔付;在红星美凯龙周村店,消费者因家具规格不符合需求,16000元货款即时全额返还……
这些高效维权案例的背后,是淄博市场监管部门构建的市场主导、企业参与、消协引导多层次先行赔付体系。我市支持鲁中家具城等43家商业单位与 5194 家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协议条款,截至目前,该机制已解决纠纷3727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
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漫长等待,这份高效与贴心,让维权如春风化雨,悄然滋润着消费者与市场之间的信任土壤。
如今,淄博各大商场、网红街区、景区的店铺显著位置都张贴着“一店一码”标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店铺证照信息、投诉记录及无理由退货承诺等内容。这是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拓展放心消费承诺场景的创新举措。目前,我市大部分商圈、景区、市场等集聚区以及规模大、信誉好的商场、超市、餐饮店等,放心消费承诺已近100%。
服务无止境,改革再出发。服务的意义,在于市场主体都能轻装前行,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便利,城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当审批材料从厚变薄,维权时限从长变短,出行选择从少变多,服务企业从被动变主动,城市的温度就在这些细微之处悄然生长。淄博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告诉大家:最好的城市治理,是让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点滴中感受到被温柔以待。(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文聪)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