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8-29 16:10:02
鲁中网记者 孙蕊
上午十点,淄博经开区傅家镇“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的生产车间内,浓郁的玫瑰鲜花饼香气裹着麦香,在车间内袅袅散开。“临近七夕,我们综合体生产的玫瑰鲜花饼供不应求,我们正在加紧生产,保障第一时间将这份甜蜜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傅家镇双屯里联村党委书记,小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英介绍道。
从散乱、无序的乡村集市到如今明亮、规整的智慧农业综合体,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傅家镇“双屯里”联村党委“攥指成拳”的治理方案。过去,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大屯村,受限于分散种植模式,效益未能充分释放;而相邻的小屯村工业基础较好,却面临农业地块零散的发展瓶颈。2023年9月,在淄博经开区组织人事部指导和傅家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小屯村、大屯村成立“双屯里”联村党委,把联村党建机制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以党建一体化推动发展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傅家镇“双屯里”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栋说:“联村党委成立以后,我们两个村以村集体为依托注册成立农业公司,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业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土地红线不突破,统筹2900多亩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筹管理,注册商标4个、农产品53种,实现了资源互补、规模集聚。”
在智慧农业综合体内,一块数字大屏将农田的光照情况、土壤湿度、虫情信息等各类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效节约两个村田间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规避气象风险。大数据支撑下的精细化管理使得村里的玫瑰园、农田、果园的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也夯实了村办企业深加工的底气,让“从田间到车间”的产业链条越走越稳。
“我们秉持跳出农业做农业的理念,打造农业4.0模式,将生产、生态、生活与生命融为一体,让农民兼具生产员、技术员、服务员、销售员的多重角色。”在张红英的规划中,“三餐四季”智慧农业综合体应该实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通过这一模式,我们村产业的生产端保障玫瑰、烤馍、馒头等产品稳产,加工端延伸出鲜花饼、精油、面膜等产品,服务端通过研学基地、便民市集链接城乡。最终让农民既能拿起锄头当‘生产员’,也能操作智慧大屏当‘技术员’,还能在研学课堂当‘服务员’、在直播镜头前当‘销售员’,真正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三产深度融合,让农业不再局限于‘种地’,而是成为带动共富的综合产业。”
如今张红英写在墙上的规划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亮堂的大厅内,陈列着玫瑰鲜花饼、玫瑰精油、玫瑰精华面膜等产品。相隔不远的玫遇·玫瑰花园内,130个品种的玫瑰花组成了以九曲黄河阵演变为主题的迷宫,每逢花期前来拍照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综合体内,更是打造了集农耕文化展示、耕作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科普研学基地,学生们能完整体验“一颗种子到餐桌”的全流程。截至目前,这片研学基地已累计接待团队120余批次,服务1.3万余名师生,成为城市孩子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的“第二课堂”。
“我们村办企业还组建了自动化馒头生产线、玫瑰鲜花饼生产线,馒头实现订单式生产,生产周期内每日产能1.2万个。开设的同善德超市日销售额在3万元以上,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服务。”王栋补充说道。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富”,“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累计实现大屯村、小屯村村集体增收206万元,为4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增收320余万元。2025年,淄博经开区“三餐四季·陶韵农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振兴片区(齐鲁样板片区)名单,三餐四季项目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下一步,傅家镇计划整合资金1.1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振兴、文化建设、组织振兴等5大类21个项目,将年底前完成双屯烟火市集、莓好田园等14个项目,预计增加就业岗位140个、带动村民增收90万元。
当联村党委的红色引擎驱动城乡三产融合,曾经的城郊片区正逐步蜕变为充满现代气息的乡村振兴样板。王栋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带动作用,持续借助供销社品牌影响力和商品流通网络,持续扩大产销模式经验输出,让经验成果惠及全市更多村居。”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