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评 | 师恩难忘 师“难”不忘

来源:鲁中网

2025-09-09 10:48:32


  记者 王雨萌

  又逢教师节,朋友圈将再度被对老师的祝福“刷屏”。鲜花、贺卡谢恩师,这一天,老师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不只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感,更是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传统。

  然而鲜花贺卡背后,也有老师幽默吐槽:“教师是个好行业,虽然下班晚,但是上班早啊!虽然不起眼,但是责任大啊!虽然地位低,但是血压高啊……”这不应只是网上的一个段子,也是老师们需要被“看见”的日常。

  除了一年一度的集体致敬,什么才是对教师最真诚的尊重,对教育最深切的敬畏?

  尊师重道,绝非仅限节日这天的集中表达。真正的尊重,应内化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是家长对教师教育专业的信任与放手,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可与保障,是政策对教育生态的优化与支持。

  当下教育生态中,教师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被推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坛,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琐碎的非教学任务、时有发生的信任危机以及与其付出不完全匹配的职业回报。这种“高期待”与“低支持”之间的落差,恰恰是尊师文化需要填补的现实鸿沟。

  有温度的教育关系,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不是完人,而是有着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职业工作者。我们既不应将其神圣化,也不应将其工具化。健康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应当是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给予教师以常人的宽容和专业的尊重,或许是对教师最好的节日礼物。

  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建设者;今天的教师,正塑造着未来的模样。我们对教师的态度,实质上也是对知识的态度、对未来的态度。只有当尊师重道从节日仪式转化为日常实践,从口号标语落实为制度保障,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塑造未来的使命。

  师恩难忘,难忘他们在清晨深夜里的背影、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的专业、他们在我们迷茫时的指点、他们在毕业分离时的眼泪……又到教师节,让我们对老师致以最高的理解和敬意,也对教育抱有最深的敬畏和信心。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