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就业数字员工”:24小时在线智慧助手 守护民生资金安全

来源:鲁中网

2025-09-22 11:29:56


  鲁中网记者 孙蕊 通讯员 张璟

  为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破解传统就业服务中数据核查任务重、效率低、精度难保障等痛点,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就业数据核查数字员工平台”,通过RPA、AI等技术赋能,实现了从“人找事”到“智找人”的深刻变革,推动就业服务整体提质增效。

  智慧赋能 实现审核模式新变革

  “过去审核就业补贴材料,我们要逐条逐项核对生怕出错。”从事就业补贴审核工作十余年的工作人员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员工”界面说。他还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试运行期间,“数字员工”系统自动预警发现一名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人员正在异地缴纳企业养老保险。经人工复核,确认该人员不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享受条件,及时避免了3万元资金误发。“现在有了这个智能助手,系统会自动核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这位特殊的“数字员工”是淄博市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补贴审核从“人审”到“智审”的转变,构建起了一道坚固的资金安全防线。

  效能提升 展现数字赋能新成效

  “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工作效率。”淄博市就业人才中心业务科室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往一个工作人员审核一条社保补贴数据平均需要20分钟,而“数字员工”审核仅需5分钟,处理效率提升4倍以上,真正实现就业数据核查“加速度”,节省出的人力可以更专注于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

  “数字员工”通过预设的108项审核规则和智能算法,能够精准识别业务风险。在审核某批次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时,自动比对了6个部门26项数据,发现3起虚假申报情况,“数字员工”立即标记异常,工作人员及时跟进核查,防止了资金流失。系统试运行以来,累计精准核查数据10万余条,准确率达到100%。

  “最大的价值在于切实守护了民生资金安全。”淄博市就业人才中心分管负责同志表示。系统建立了资金拨付全流程监控机制,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可追溯、可核查、可比对。上线试运行以来,累计预警异常申请83起,拦截不符合条件的申请51件,有效保障了资金安全使用。

  技术支撑 构建智能经办新体系

  “数字员工”平台依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见习补贴等业务的政策文件、办理流程,围绕身份权限管理、工作岗位设计、日常任务分配、操作风险风控等内容建立了强大的规则引擎,并能够根据政策变化及时更新调整。“我们建立了动态规则库,政策一调整审核标准就可同步更新。”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系统接入人社、医保、行政审批等6部门数据,实现了申请信息的自动交叉核验。每一份申请材料都要经过数十个数据点的比对验证,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数字员工”在审核职业培训补贴时,通过比对工商注册信息和社保参保人数,发现1家培训机构虚报培训人数,及时避免了资金误发。

  平台具备持续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积累的审核案例优化算法模型。“系统运行时间越长,审核精度就越高。现在一些常见的材料瑕疵,数字员工都能自动识别并提示补正。”技术负责人补充道。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审核日志和资金流向报告,为审计监督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数字员工”将继续拓展功能,计划实现政策自动匹配推送、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等增值服务。“我们要让数字员工不仅会审核,更要会服务。”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就业人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志林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系统的智能研判能力,为就业资金精准投放提供决策支持,确保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