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中国石油淄博公司:市场攻坚拉动汽柴销售双飘红

来源:鲁中网

2025-07-27 19:17:01


  鲁中网记者 张琦 通讯员薛东强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中国石油淄博公司张店玉黛湖加油站的加油机旁,站经理孙士超额头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带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正忙着帮刚加完油的货车司机激活电子卡。"王师傅,这卡加油有优惠,还能查明细,您试试?"这样的话,他一天要重复几十遍。正是这份执拗,让这座加油站在六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汽油完成率108%,柴油完成率123%,在市场攻坚的热潮中划出了一道上扬的弧线。

  现场"黏客":128张电子卡背后的烟火气

  "小孙,你们这电子卡确实方便,上次加的油,账单直接推到手机上了!"常客李大姐摇下车窗,笑着朝孙士超挥了挥手机。这样的认可,源于加油站"把现场当战场"的较真劲儿。

  六月初,孙士超在站务会上把"办卡、转卡"列为头号任务:"客户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机会。"他带头守在加油机旁,从早高峰到夜阑人静,手里总攥着一张写满优惠政策的宣传单。员工们也跟着"动起来":加油员王莉会趁客户等待的间隙,演示电子卡的"一键加油"功能;收银员张萌则擅长帮老年客户绑定银行卡,耐心讲解积分兑换规则。

  一次,一位跑长途的货车司机嫌办卡麻烦,嘟囔着"太费时间"。孙士超递上一瓶冰镇矿泉水,笑着说:"大哥,办卡省的钱够买两箱水了,我帮您操作,三分钟搞定。"说着就拿起司机的手机忙活起来。这样的场景,在六月每天都在上演。月底盘点,128张电子卡像128条纽带,把更多客户与加油站紧紧连在了一起。

  三公里"突围":从"敲门者"到"合伙人"

  "玉黛湖周边三公里,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潜在客户。"这是孙士超在站外开发动员会上说的话。六月的每个清晨,他都会带着员工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周边的工业园、物流园和村镇,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企业名称、车辆数量和用油需求。

  在走访一家物流园时,他们得知某物流公司每月柴油消耗量高达50吨,但一直从别处采购。"对方一开始连门都不让进,说'我们有固定合作商'。"孙士超没有放弃,连续三天守在物流园门口,终于见到了负责人。他没直接谈生意,而是递上一份详细的用油方案,对比了不同渠道的价格、配送时效和售后服务。"我们不仅能保证油品质量,还能根据你们的出车时间调整配送,半夜来加都没问题。"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对方,最终签下了合作协议。

  就这样,他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进周边市场,不仅开发了3家单位客户,更摸清了三公里内的用油"图谱",为后续精准营销打下了基础。

  暖心"召回":让老客户重新回头

  "张老板,好久没见您来了,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到位?"这天,员工李娜拨通了某建材公司老板的电话。针对三个月未到站的客户,加油站实行"分片包干",每个人认领几位客户,或打电话询问,或上门拜访。

  有位开饭店的个体老板赵先生,之前因一次加油等待时间过长而转去了别处。员工小王上门拜访时,不仅带去了优惠券,还认真记录下他的诉求:"您说的高峰时段排队问题,我们已经调整了排班,保证您来了不用等。"赵先生被这份诚意打动,当即表示"以后还来你们这加"。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通过一次次耐心沟通、一次次问题整改,加油站成功挽回了2家单位客户和8位个人客户。"客户走了,不是缘分尽了,可能只是我们的服务暂时没跟上。"孙士超常对员工说。

  在市场攻坚的道路上,玉黛湖加油站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明天的成绩积蓄力量。

责编:孔艳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