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中国平安产险:聚焦风险减量 科技赋能前行

来源:鲁中网

2025-01-01 13:20:00


  鲁中网淄博1月1日讯(通讯员 胡婷)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成为热议话题。

  从低温雨雪灾害风险,到森林火灾风险,从地质灾害风险,再到海洋灾害风险,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早期发现对减少损失极为重要。

  12月12日,在南京举行、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中国平安主办的公益活动上,发布了《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和《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

  其中,《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探讨了城市重点消防场所的火灾风险特性,从家庭消防安全到企业安全防范,从火灾预警到初期灭火,从逃生自救到灾后重建。《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则收录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社会安全和新兴风险等领域的国内外经验及平安产险实践,完善了风险减量行业研究的空白。

  事实上,保险业的风险减量理念已提出多年。早在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就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加速了险企的风险减量服务工作进度。

  当前,保险业对于保险的观念正在发生从注重“事后理赔”到注重“事前防损”的根本性转变。

  保险行业闻“风”而来

  近年来,随着平均气温升高,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导致气候风险和损失进一步加剧。

  去年9月6日,台风“摩羯”来势汹汹,先后在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登陆,登陆风力17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受灾严重。

  据了解,“摩羯”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据初步估算,“摩羯”在海南造成的损失远超2014年的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防御台风“摩羯”应急指挥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育红通报,截至9月8日12时,海南全省农业因台风“摩羯”受灾严重,总损失约119.48亿元(不含台风影响渔业船舶)。

  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16时,广东全辖保险业累计接到台风“摩羯”相关报案2088件,估损1.24亿元。在如此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保险公司,正闻“风”而来,迎难而上,做到事前防灾减灾、事后早赔快赔。

  以平安产险为例,在“摩羯”登陆之前就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小组,启动防台预案,并派遣专家团队前往现场指导灾前部署和灾后救援工作。

  通过自研的风控平台“鹰眼系统”,实时跟踪、监测台风动向,在台风来临前,运用APP、AI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客户发送预警信息,覆盖车、财、农等各类客户939.4万人,发送预警2439万次。

  另一方面,平安产险筛选出285个重点客户,动员2354人进行线下巡防,同时发放挡水板、沙袋等防灾物资4467份,排查隐患149处,有效降低企业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风抵达广西崇左之前,平安产险广西分公司就派遣相关人员协助当地农户抢收未完成收割的水稻,减损面积约500亩,累计降低农户损失40万元。

  平安产险的风险减量不仅体现在天灾面前,也为中小企业降低风险损失。

  位于东莞长安镇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德兴工业园,是这座城市海量的分租式工业园的典型代表。园区里汇聚20多家中小型制造企业,是大湾区乃至中国“小而美”的经济动能所在。此前园区生产主要风险是电路超负荷短路着火、电动车电池着火等。

  针对此园区,平安产险为德兴工业园安装68个物联网设备,包括热红外摄像头、声光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等,其中智能摄像头就有30个。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异常升高,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电话、短信或APP推送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实现快速响应。

  在九小场所安全方面,针对突出的燃气安全问题,平安产险联合国内物联网头部企业,为客户安装物联网安防设备——燃气告警器,配置自动切断阀,如监测到燃气泄漏可在0.5秒内关闭阀门,有效防范燃气风险。该服务目前在深圳试点,已覆盖2200余家餐饮企业,处置中高风险54个,服务期间零生产安全事故。

  风险减量是重要发力方向

  所谓“风险减量”,是指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众所周知,风险损失的链条是: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风险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最理想状态是事先化解掉风险因素,以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或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的范围和损失的程度。

  以疾病预防为例,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1800定律”,即花1元的预防保健费用可省下8元的治疗费用和100元的挽救费用。

  而传统保险被认为是等量管理,多局限于事后补偿,并没有降低社会风险总量。风险减量则是在传统保险管理防灾防损的基础上拓展而来,驱动风险管理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向事前的进化发展。

  在《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出台后,各大险企都将“风险减量”工作作为产险业务的重点之一,主要聚焦在事前预防、事中减损、事后补偿三方面。除常规的人员实地服务外,还引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遥感、红外探测等科技手段。

  保险公司将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嵌入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的经营活动中,从传统的“价格竞争”思维中解放出来,依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有实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挖掘客户价值,建立新的服务模式。

  需要肯定的是,在农业险、工程险、货运险等领域,我国的保险业在提供风险减量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平安产险为例,通过因地制宜的“保、防、救、赔”一体化农业产业风险减量体系,实现了产前增信融资、产中科技赋能、产后平台协销,为地方政府、农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使得万千家农户都能享受“平安”。

  为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生活一站式需求,平安产险在国内首创了服务农户的爱农宝APP客户端,农户通过爱农宝App,可自助完成在线报案、在线索赔、在线损失确认等操作,实现养殖险小额案件自动定损、快速赔付,最快报案结案时长仅37分钟。

  科技赋能防灾减损风险减量,科技先行。

  2023年初,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保险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融合,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重塑风险减量服务理念,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

  过去一年,科技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风险管理与保险模式,利用“保险+风险治理服务+科技”的模式,提供高质量风险减量服务,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发挥了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从相关成果来看,科技分类上主要集中在移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通用型技术和物联网、车联网等专用型技术。

  在保险价值链各环节应用上,覆盖了产品设计、产品定价、核保理赔、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

  例如,平安产险鹰眼系统,聚合了超2万亿条地理、灾害、气象、保险数据,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实现风险筛查、灾害预警、精算定价、巨灾风险管理等多场景应用。

  截至2024年12月,鹰眼系统累计发出预警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超93.7亿次,覆盖6714万个人及企业客户,有效帮助企业和个人提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在服务精准理赔方面,平安产险基于多光谱卫星影像、利用dNBR指数模型,搭建了卫星遥感定损平台,可用于农业、林业、户外工程等标的的定损,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可帮助企业快速评估灾害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实现快速定损。

  例如,针对森林火灾,能完整监测受灾范围并精准测算过火面积,估算误差小于5%,将传统一个月左右的定损周期缩短至7天,大幅提升理赔效率,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在智能化经营方面,平安产险智能财务分析平台搭建经营语料库,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语言理解和AIGC能力,能精准识别用户意图,提供集多轮问答、意图澄清、指标推荐、生成式自由问答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服务。通过底层庞大的归因及结果数据,可以针对性给出经营建议。

  在智能财务分析平台的助力下,平安产险通过建立精准的现金流预测模型,确保足够的现金满足日常经营,同时最大化地提升资金的投资效率,实现双向联动、良性循环。

  此外,平安产险还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运用,建立“物防+技防”多维防控体系,实现实时、精准的风险管理。通过搭建万物互联平台,定义超过40类的标准设备对象模型,实现对水淹水浸、危险气体等13类风险场景的安防监控覆盖。

  截至2024年12月,万物互联平台已经成功识别全国超过299万条风险预警,处理3000余次高位风险干预。通过万物互联平台,平安产险部署超过1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3000家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

  总的来看,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下,风险减量服务正在成为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社会对风险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风险减量服务将成为保险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此过程中,保险公司也将实现从“被动赔付”到“主动管理”,开启保险业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陈佳汐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