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预防极端行为发生

来源:众望新闻

2024-10-02 13:34:50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此时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智力的关键发展时期,其各方面尚未发育完全,当青少年遇到不良生活事件,如学业压力过大、人际交往问题、欺凌或虐待等,可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导致激烈的内心冲突。如果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以一些伤害自己的极端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研究发现,青少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极端行为,其目的多是为了缓解负性情绪、体验疼痛、吸引注意或对他人进行报复威胁等。

  如何预防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

  社会层面:当青少年遭遇困境时,往往其监护人及学校难以发现有形痕迹,不能及时帮助其摆脱困境,而且,青少年群体往往难以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有的拒绝寻求家长或学校的帮助,可能会从网络上寻求相关信息。然而,部分书籍影像资料和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可能会诱导青少年产生攻击性行为及自我伤害行为,增加青少年采取冒险行为的风险。网络上充斥有大量关于自伤行为的详细图文影像资料描述,增加了青少年模仿的机会。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避免血腥暴力内容流入市场,加强对社交媒体网络暴力、不文明评论的监督,防止诱导青少年产生极端行为或滥用暴力、酒精等。

  家庭层面:研究显示,抑郁症状、焦虑症状、饮食失调、童年留守经历、校园欺凌经历、性别歧视或频繁的噩梦经历,以及对子女施加不切实际的成就期望和不适当的养育方式均与青少年极端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青少年饮食状况、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主动了解子女有无经历校园霸凌、有无受到不公平遭遇等,在平时生活中适时增强与子女的有效沟通。父母有责任不断学习以实现自我提升,从而采取较科学的子女管教方式,保持家庭成员之间友好沟通交流的频率,减少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冲突的次数。对于留守青少年,父母更需要同他们增强沟通并特别留意其情绪状态,父母应该增强对极端行为的正确认识,调整对极端行为的负面看法,这样有利于减少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青少年的内心冲突,从而减少降低极端行为的发生。

  学校层面:青少年的认知成熟度较低、心理稳定性较差,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部分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法,如通过饮酒、吸烟来调节负面情绪,而这些长时间的情绪失调很容易引起抑郁症等情绪障碍。学校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及时筛查存在抑郁症状和烟酒使用等问题的学生,并主动提供深入的专业咨询以预防极端行为发生。为有效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学校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制定相关制度,尽可能消除校内不平等待遇、性别歧视、校园霸凌等可能诱发青少年极端行为的潜在因素,保证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性,并及早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倘若已经发生了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该怎么做?

  目前针对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药物联合心理治疗。鼓励青少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方能最大程度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尽可能消除极端行为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缓解作用。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极端行为时,首先应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医生处进行专业评估,医生可为其讲解极端行为的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基础了解,和家属沟通危险因素以及动机等,并且制定治疗方案。生活中给孩子讲解极端行为的危害,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鼓励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孩子与其家属、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重新接纳自我,重新拾起实现自我目标的信心。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各种情况,并且学会与孩子亲子沟通的技巧,学会鼓励、倾听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动了解一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普知识等。对已经开始治疗的孩子,需要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勿随意加减药量,定期在专业的门诊进行随访,及时查及调整优化治疗方案。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