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化淄博
2025-08-28 11:46:32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一民间传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版本,沂源燕崖牛郎织女景区有著名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当地也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沂源县的织女洞又名织女仙阁,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元,依山凭势而建,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内设织女等彩色塑像。牛郎庙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成,清嘉庆年间重修后初具规模。此庙为二进式院落,青砖黑瓦,彩绘斗拱。殿内有牛郎织女塑像,旁边卧着一尊金牛。
沂源当地的传说中,牛郎姓孙,叫守义,父母双亡,与哥哥守仁艰难度日。家里养了一头牛,由弟弟守义负责放养,因此人们都叫他“牛郎”。后来嫂子嫁进门,尖酸刻薄,常虐待守义,甚至为谋家产欲害死牛郎。谁知这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偷偷告诉了牛郎真相。牛郎便带着一堆破席篓子,牵着老牛离开家,在沂河边简单搭了个草棚住下来,与老牛相依为命。七仙女下凡沂河洗澡,老牛为牛郎出主意,偷走了七仙女的粉红彩衣,最后两人相亲相爱,男耕女织,还生了一双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生生拆散了这对夫妻,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团聚一次。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搭桥,让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夜深人静之时,据说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葡萄架下,还能偷听到牛郎织女的绵绵情话呢!
之所以说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之一,有以下几个原因。
《诗经·小雅·大东》记载:“跂彼织女,睆彼牵牛”。沂河流域在商周两代谓之“东土”“大东”,为齐鲁两国交界地,而沂河的源头——沂源位于淄博市南部,是山东半岛的地理中心,恰恰就是“大东”的核心位置。
嘉庆二十年(1815年),王羲之后人王松亭在此留下了两首诗《登织女台》,并刻碑为念。其中“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句,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因天成象、与地成行的意境。另一首诗里“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波风寒夏亦秋”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重要的是实地实景。牛郎织女在天成象,大贤山沂河与地成行,可以说这里是最能与神话传说相对应的文化遗存,诸如“织女洞”“织女泉”“牛郎官庄”“牛郎庙”的存在,让人更有理由相信,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就发生在此地。
还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沂河对岸的牛郎官庄,据专家考证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建有牛郎庙。村民世世代代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信奉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认为自己就是牛郎的后人。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2007年沂源县举办了首届牛郎织女学术研讨会,中国民俗协会授予沂源中国民间传说之乡——牛郎织女传说。2008年沂源县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的历史传说,缠绵的爱情故事,使得沂源牛郎织女景区成为青年男女的网红打卡地。每年的三月三或七夕节,游人蜂拥而至,徜徉于秀美的青山翠谷,感受珍贵的亲情爱情,共同在这里许下爱的承诺,留下一生难忘的浪漫回忆。
来源 | 《淄博历史文化故事》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