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报告深读②|强化科技创新,山东“四个一批”谋突破播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

2022-01-24 21:05:00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

  如何更高效地把科技创新“施工图”变为“实景图”,让创新“燃”起来?“平台”“人才”“揭榜挂帅”“赛马制”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推进“四个一批” 增强科技创新底气和效能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李振 毛鑫鑫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如何更高效地把科技创新“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塑强科技创新关键力量 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突破“卡脖子”技术,破解这些难题,高能级创新平台必须发挥好引领支撑作用。

  “报告提出实施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很有针对性。”东岳氟硅科技集团董事长、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建宏委员说,山东为强化基础研究,搭建了四级实验室体系。其中,东岳有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与山东大学共建的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去年,后者完成了打破国际垄断的一种关键材料攻关,已实现小批量产销。

  “重塑实验室体系不仅在于强化基础研究,更在于让这些战略科技力量更有效服务于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度消化基础研究成果,探索通向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应该成为重塑实验室体系的重要内容。”张建宏认为,一方面要加强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需着眼高端产业前沿应用做好对接研发。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安排了具体指标,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扩量提质的导向明显。

  “每年我们将主营收入4%用于新技术研发和升级。”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宪代表说,企业致力于打造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核心竞争力,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每上一个台阶都不容易”。

  “让企业拿出更高水平创新的底气,有待相关部门对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等给予更多扶持,同时强化完善金融支持,如提供长期项目贷款等。”杨宪建议,根据不同发展梯度和规模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提高针对性。

  对于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娜代表说,制造业门类众多,细分行业差异明显,上中下游甚至企业内部不同生产线都有个性化创新需求。“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耦合,得下‘绣花功夫’。要搭建跨行业跨学科的交流机制,精准对接个性化创新需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助推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创新效能。”

  打造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强化科技人才“引育聚”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有一支能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国际顶尖科学家是这支队伍里的“领头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组建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招引这类人才,精准很关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委员表示。

  有多年高层次人才招引经验的他发现,高薪已非影响顶尖人才创业目的地选择的首因,科研环境最重要。“多出科技成果,就需要相匹配的科研要素、环境支撑。”韩金祥介绍,2019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就成立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管理特区”,让学术带头人心无旁骛搞科研,看中这点,30余支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相继进驻。“当然,一个创新中心、一所高校远不够,在科研要素的汇集上,整个地区都要发挥好枢纽作用,打造要素聚集‘强磁场’。”

  研究指出“一”字斜阵或“人”字是雁群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不仅在于强者领飞,还因为不同个体能相互借力形成最大合力。”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美芹代表很有感触:“完善人才结构,不同类型人才配合协调,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理解的应用型高校是培养工程师人才。”李美芹介绍,潍坊科技学院是国内少见的校内就有产业园的学校,形成校园、田园、科技园、创业园四园一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去年还入选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虽然在办学思路、培养定位、办学模式、教育目标等方面的转变进行了十多年,但仍是初步探索。”李美芹表示,应用型高校建设目前缺乏成熟方案,有待进一步做好研究借鉴及本地化改造。

  聚焦青年人才的期盼做好支持,这支有生力量能更出彩。“从内燃机车到高铁再到磁悬浮列车,中国速度的诞生中也有不少青年科技者作出贡献。”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调试首席技师周勇代表认为,技术迭代加快,学科交叉、技术集成普遍,企业要多给青年人才跨领域跨平台的学习锻炼机会,而这个知识融合碰撞过程本身也有利于他们产生更多创新火花。

  用好改革创新“试验田” 更大力度释放创新活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赖创新生态的完善优化。近年来,山东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着力颇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新的安排。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民建泰安市委副主委尹洪宗委员了解到,去年,山东出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这类机构多处于成长期,资金扶持很有必要;同时,要引导其在人事聘用、股权激励、组织结构等方面强化探索创新,加快释放‘新’活力。”他建议,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自身“造血”功能的评估和激励,更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探索推动技术总师负责制,试点推进“赛马制”,怎样完善落实好报告提出的这些措施,济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孝红委员尤为关注。

  “今年山东提出,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要用好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王孝红认为,让“揭榜挂帅”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完善的制度设计,确保参与的广泛性,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帅才”的能力进行科学认定和评价。

  ■短评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

  □ 付玉婷

  创新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创新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影响着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实现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以“四个一批”明确新一年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和任务要求,推出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持之以恒推进科技创新,一定要基于对科技创新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深刻认识,聚焦关键领域目标任务,以周密的安排部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连续性,持续做好政策措施的优化、完善和实施,让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着力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要聚焦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高地,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发现和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增强创新人才战略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必然伴随前所未有的艰辛探索,只要我们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风雨之后的彩虹,必将更加绚丽。

  从“揭榜挂帅”到“赛马”

  让创新“燃”起来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探索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试点推进“赛马制”,依法放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

  从“揭榜挂帅”到“赛马制”,如何以体制机制改革的“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让创新“燃”起来?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攻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有时候只靠企业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帮助攻关,但是企业自己能对接联系到的资源非常有限,且不一定能够找到真正有实力的。”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部长王亮代表说,“揭榜挂帅”这种机制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这样参与面就广了,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为企业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专家团队打通了高效、便捷的渠道。

  去年下半年,在枣庄市相关部门的征集下,威达重工“高端数控机床热亲和性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登上了当地“揭榜挂帅”的榜单。“机床行业对制造业发展极为重要,这个项目主要解决企业在提高机床运动精度、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发榜后,已经有几家高校院所与我们主动对接。”从企业实际参与“揭榜挂帅”的经历中,王亮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揭榜挂帅’重在调研充分,将应用导向嵌入榜单的源头,既要奔着攻克山东高质量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去,又要确保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

  “让市场主体来出题,科研单位来答题,这样能确保科研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解决长期以来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难题。”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理事长兼党委书记吴家强代表说,去年,省农科院面向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等寄送出寻榜通告1000余份,共征寻到113项农业产业科技难题。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筛选后,最终将97个项目面向全院张榜发布并成功揭榜。

  要让“揭榜挂帅”这项机制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吴家强认为,怎样把真正有本事的创新主帅选出来,如何确保其心无旁骛全力创新,这些都是要下大功夫的事。“选帅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揭榜者进行能力认定,公开公平合理地进行选择。”吴家强建议,接下来,要赋予主帅充分的自主权,为其放开手把事情干好营造良好的环境。像在确保经费全部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支出的基础上,探索实行经费“包干制”,精简经费预算科目,让其能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委员很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试点推进‘赛马制’”。“在项目立项时,择优选择多家主体并行攻关,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考核、竞争性淘汰,‘赛马制’这种新型的项目组织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让真正有能力、干得好的主体脱颖而出。”马连湘认为,对于应急性、关键性的攻关任务,像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的关键技术攻关,可尝试这种方式。

  不管是“揭榜挂帅”还是“赛马制”,都需要合理的考核评估作保障。“关键技术的创新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就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容错机制,警惕出现过分苛责的现象,不打击创新积极性,但也要‘奖优罚劣’,最大程度激励创新、提升活力。”马连湘说。

  多管齐下

  助力“人才雁阵”齐飞

  □ 本报记者 李振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这引起了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王学爱委员的共鸣。她说,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队伍还存在较大缺口,让“人才雁阵”齐飞,应尽快制定重点行业科研人才规划,明确前沿领域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可以探索委托各领域院校分类定向培养,定向培养生与定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双向选择,签订长期合同,由定向单位负担在校期间所需费用,财政配套补贴,为我省重点行业储备科研人才。”

  “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部署让山东开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伯虎委员眼睛一亮。今年省两会,他带来的提案正是关于青年科研人才培养使用。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发展的希望。他们创意多而资源少,创新更依赖于外界资源的支持。”周伯虎说,我省有青创齐鲁、青鸟计划等众多的青年人才品牌项目,可以充分加以利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以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调试首席技师周勇代表深有同感。在基层调研中,他发现,农村发展高效农业、智能化农业往往苦于没有技术,一些好项目上马后后劲不足。“其实这些技术与工业技术本质一样,只是变换了应用场景。”他建议,给青年创新人才搭建更多平台,引导他们将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广阔天地作为创新舞台施展才干。

  激发人才创造创新活力,离不开薪酬激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肖林代表认为,基础研究周期长、不确定性强,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的引留难度更大,薪酬激励政策要更多地向他们倾斜。“技术改进研究通常与销售情况挂钩,在市场导向的薪酬考核体系下,薪酬会远高于基础研究岗位,要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力度,通过阶段性奖励、成果转化奖励、技术股等方式提高基础研究岗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础研究。”

  “中小企业能提供的薪酬奖励难以与国有大企业媲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人才激励模式对留人用人、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长谷巍代表表示,在中小企业发展,人才最怕看不到未来,要为人才做好长期跟踪服务和培养,在职业规划、上升通道、住房等方面全方位量身定制人才成长规划和保障。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