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11-28 09:11:3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鼓舞奋进力量,大众日报11月21日起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栏目,推出大型融媒体行进式主题采访报道。记者走进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结合山东实际,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报道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扎根基层一线、认真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创造新的伟业,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今日刊发《90后玩转新式大棚》——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
90后玩转新式大棚
□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11月23日早上5点,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李庚和父母及帮工赶到温室大棚,戴好头灯,提着塑料桶,采摘红色彩椒。不到8点,4人摘下2000斤彩椒。当天收购点彩椒每斤3元钱,李庚收入6000元。
这个大棚李庚共投资51万元,今年7月建好,长140米、宽22米,种着1.1万株彩椒。李庚的棚内,安装着自动放风机、自动控温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这样的智能设施,在东斟灌村新建大棚的应用率已达90%。“原来我村的五彩椒单果重200至250克,现在新大棚里生产的彩椒单个达到了300克,而且形状正、色彩好、口感好。”东斟灌村党支部委员尹成友说。
1990年出生的李庚,还有其他两个新式大棚。2020年,他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200米长、21米宽的大棚,种植彩椒1.6万株。2021年,他又投资65万元建了一个温室大棚。这两个棚每茬毛收入40万元左右。
2013年大学毕业后,李庚曾在济南、寿光经营装饰公司。经常回家的他,发现发小、同学“玩棚”收入可观。比如,1987年出生的孙振兴,最初在羊口渔船务工,2014年回到老家种棚,现在经营四个新式大棚,年净收入100万元。
“村里有彩椒产业,父母也种过彩椒,发小们都挣了钱,我也就回来了。”李庚说。
建棚需要的技术、土地和资金,这三个要素东斟灌村已有成熟的解决路径。
“村党支部通过领办三个合作社,整合分散经营,运作新型经济实体,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社互动、人才支持、科技助力,以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富裕的发展之路。”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新生说。
该村成立斟都果菜合作社,对全村菜农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档案建立,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如今,每茬彩椒总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1.4亿元左右。
2012年,东斟灌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对全村4486亩土地统一运营管理。有了土地空间,2017年至今,东斟灌村发展起200个新式大棚。也有部分村民在附近村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设新式大棚。
看到部分村民建设新棚需要资金,东斟灌村于2013年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当年吸纳资金300万元,每年约为60户菜农解决资金难题。2020年,李庚从合作社贷款15万元,建起第一个大棚。
有了全方位支撑,东斟灌村更多年轻人回村了。如今,东斟灌村共有581人种棚,其中“70后”341人、“80后”145人、“90后”23人。
李新生注意到,随着温室大棚的升级,“棚一代”与“棚二代”形成互补关系。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敢于投资,敢于发展,但实际种植经验缺乏。而老年人,刚好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村将继续发展高质量彩椒产业,以科技和人才带动全村人民共同富裕。”李新生说。
■记者手记
年轻人缘何争相返乡种大棚?
□ 石如宽
在寿光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新式大棚棚主绝大多数为年轻人。全村“80后”“90后”共有168人种棚,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役军人。年轻人返乡创业,究其原因:一是村里彩椒产业成熟,许多种植问题在本村就能得到解决。全村有几处彩椒收购市场,彩椒不愁卖,种棚有钱赚。据估计,一个新式大棚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
二是科技助力,种棚纯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大棚卷帘机的拉放在家或外地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操作。放风控温,设定好温度空间,实现了自动操作。水肥一体机,浇灌施肥基本不用人力。新式大棚高大,在里面劳作也舒适,种棚成为很体面的工作。
三是村里有三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各个要素保障了大棚扩建新建。村党支部每年寒暑假给上学的学生开会,介绍村庄发展,影响吸引了不少学生。东斟灌村富裕起来后,建设了楼房、两层别墅,供应了暖气,通了天然气。全村还建设了篮球场,设立了乒乓球桌,方便年轻人锻炼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