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海家庭
住址:淄川般阳生活区113号楼
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没有轰轰烈烈却在生活的点滴之间诠释着“孝”的内涵,他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这个大家庭里,他们用孝心诠释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作为最晚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儿媳来说,感触最深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入衣、食、住、行所有细节的坚持。
一、对老人的孝和顺
爷爷92岁了,大家都夸老人身体好,其实邻居们都知道爷爷在60岁的时候差点偏瘫,是在公婆的悉心照顾下,身体才越来越好。说起公婆,爷爷都会翘起大拇指说:“我是一百个满意!”
老人的饮食要软,蔬菜种类本身不多,天天吃就容易腻,怕爷爷食欲不好,他们就变着花样做,今天火烧,明天菜饼,后天水饺……这顿吃得少了,下顿就要考虑怎么改善了。爷爷不爱吃香菇汤,他们就炸香菇,苹果太硬就给他煮着吃,每次吃鱼都会把鱼刺挑出来后再给爷爷夹过去,每次买水果都是先端到爷爷房间一份,看哪种水果吃得多、吃得快,第二天继续买。爷爷很少说话,更少提要求,但他每一个心底的声音都逃不过公婆的用心体味。
都说老人的房间有老人味,爷爷的房间总是很清洁,公婆每次打扫房间都跟搬家一样,能搬的家具都搬出去清扫,他们说这样才能清理到每一个角落。
刚结婚的时候有时看到爷爷吐的水果核,咳痰吐到了地上,婆婆打扫的事就特别麻烦,就问:“为什么不在固定的地方放个小桶,这样清理就方便了。”“你爷爷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很多都是老习惯了,再限制他……”是呀,孝的含义里也含着“顺”对老人不光要在物质上用心照顾,更离不开从心理上的理解和尊重。
二、对儿子、儿媳的理解和支持
“你们去上班吧,有我们呢。”每次家里有事,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话,宁愿自己累一点也不让我们耽误工作。爷爷经常住院,公公日夜陪护,婆婆就负责医院手续和做饭送饭。记得2012年,爷爷一年住了6次院,儿子才两岁,早上匆忙喂完孩子做好饭送去医院,再帮老人擦洗,把饭送到手里,然后再陪孩子玩爬楼梯,玩一圈回来就要准备午饭了,回家买菜做饭再送来,为了让爷爷吃的舒心一点,这样一天折腾好几次,从来没有怨言,住院期间还教会了孩子好多汉字——“安全出口”“住院部”……三岁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就被老师冠上了“识字大王”的称号,这都是公婆不经意的教育成果。
他们总是配合默契、有商有量,这些年从未见过他们争吵闹意见,他们用爱呵护着这个温馨的大家庭,相信这些细节会上演更多让我珍惜的美好时光。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