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珍家庭

2016-08-18 19:24:39     来源:鲁中网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刘元珍老人是龙泉镇圈子村人,生于1932年现年已经84岁了。他的家庭现有人口24人。四世同堂。大儿子刘成荣、二子成郁、三子成万、四子成春,还有一个女儿叫美菊。这个大家庭在刘元珍的言传身教中,一代一代传承着...

  刘元珍家庭

  住址:淄川区龙泉镇圈子村

  刘元珍老人是龙泉镇圈子村人,生于1932年现年已经84岁了。他的家庭现有人口24人。四世同堂。大儿子刘成荣、二子成郁、三子成万、四子成春,还有一个女儿叫美菊。这个大家庭在刘元珍的言传身教中,一代一代传承着美好的孝德。他教子有方,孩子们也事业有成。良好的品行、家风,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赞誉。

  刘元珍老人年轻时就是个大孝子,在读高小时他是班级里的尘子生,那是解放初期,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想让他早点回家干活挣饭吃,但班主任老师却一心推荐他到博山考一中,他考上了,榜上有名,可是母亲却突然又得了一个头痛眼晕的病,不敢睁眼看东西,多方求治收效甚微,他只好遵从了父亲的意愿,放弃了求学之路,毅然回家背起了这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劳动之余,为了给母亲治病,他偷偷拜了台头村一个姓王的老中医为师,业余学习中医和针灸,有心人天不负,他在悉心侍他在俸母亲的衣食起居时,也试着给母亲针灸,六年后他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母亲活到了九十二岁,无疾而终。他和妻子孙爱英,待俸老人,孝敬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后来孩子们的心里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孝德在这个家庭里潜移默化。

  常言道,老猫屋上睡,一辈留一辈。2007年刘元珍的老伴得了一个怪病,最后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四个儿子儿媳一个女儿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已经传承下了这个美好的孝德,大儿子刘成荣义不容辞,带领着兄弟妹妹妯娌们走上了求医之路,他们各尽孝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为老人冶病,虽然人多嘴杂,但从没为医药费和护理的事红过脸。除了住院治疗统算外,孩子们还另外每月给刘元珍老人拿出600元的零花钱,让他随意消费。儿媳们又继承下了婆婆给老婆婆照顾尽孝的美德,就这样接力式的监护。刘元珍的老伴又多活了六年,至到2014年1月老人干干净净的含笑九泉。这个家庭美好的家风和孝德,传承乡里无不夸赞。他的第三代人、第四代人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刘元珍老人从小就读《三字经》、《弟子规》,抄写《朱伯庐治家格言》,并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培养出了一个良好的家风。培养了下代人的大爱奉献和担当精神。他虽然自学中医、针灸,但他从不给别人看病,他自知这是需要过硬资质的事,但乡里乡亲有个猪呀、鸡呀、打个预防针呀,看个猪病他还是很在行,很热心,乐此不彼,谁要用得着,招呼一声他再忙也热情的为老乡亲服务。乡亲们用他用的及时,用的放心。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尊重。这些年村庄规划盖起了楼房,养猪养鸡的少了,他才失去了这个行当。在他的教育下,孩子们也都很热心各项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救灾捐款、助学修路,四兄弟都积极参与。天台山修路时,四子刘成春捐资5000元,三子刘成万捐资2000元,虽有多有少,但都热心奉献,勇于担当。

  孝德之人带出了一个孝德之家,构筑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