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监狱之前,要进行安检,上交手机。
文/图 记者 任灵芝 王兵 通讯员 王琳
屋外盛开的花朵,屋内盎然的绿意,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和“工人”忙碌的身影谱出劳动的和谐音符,如果不是高墙电网环绕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干警,很难想象这里是一所监狱。
5月12日,记者跟随一单位40余名党员干部,走进园林式监狱——山东省鲁中监狱参观。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监狱的优美环境和规范化管理,还有服刑人员的话语:平安自由才是最大的幸福。
监狱是啥样
5月12日一早,去往鲁中监狱的路上,记者在想象着,监狱是什么样子,服刑人员吃什么、住在哪,平时都做些什么?
上交手机,过安检,过监狱大门,眼前是一个绿色园林:人工湖、亭台楼阁、鲜花和绿树;监区内的走廊上摆着盆栽的绿萝,充满绿色和生机,与高墙电网形成了鲜明对比。
服刑人员住的地方,更像是样板间:蓝白相间的条纹床单,被子叠成整齐的豆腐块,牙膏毛巾整齐地码放着。
活动区内,有电视、书刊、报纸、杂志,也有乒乓球台、电脑等,为服刑人员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服刑人员,还可以到孔子学堂,写毛笔字、诵读经典名作。那些存有思想压力的服刑人员,也可以到开放的沙盘解压室、一对一心理辅导中心解压。
如果不是一道又一道的密码门锁和一名又一名的值班干警,记者有种置身大学校园的错觉。
规范化监狱
据介绍,在生产区内,监狱实行的是“车间电子点名”、集中送餐和定时预约会见等制度。为了加强管理,监狱打造“入监零带入、出监零带出和日常零流动”的管理体系,建成一站式收押办公室、零星物流中心,建立与驻狱武警联动的常态化、地毯式清查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消除了违禁品私藏空间。同时加大硬件投入,更新监狱外管区域安防设施,狱内建筑安装防护窗,更换隔离网墙,在重点区域安装手机信号屏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安防设施水平。建立起狱内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实现实时数据与省局联通,确保了安全稳定需要。
监狱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在进行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同时,5月7日,全国监狱系统首家“孔子学堂”在鲁中监狱揭牌,进一步强化“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在对外方面,监狱在狱内和会见、办公场所电子显示屏设立狱务公开专栏,建立健全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公开罪犯权利义务、考核奖惩、减刑假释的条件程序、举报电话等,方便查阅。开通特困救助通道,对家庭变故、生活困难的罪犯及时进行亲情家访,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和亲人狱内服刑影音资料,缓解家庭燃眉之急,了解罪犯改造情况。建立病残亲属会见绿色通道,设置犯属情绪疏导员岗位,开展孤寡老人等会见亲属送站服务,开通周六周日会见窗口,方便亲属会见。
罪犯的忏悔
尽管监狱内充满人文关怀,可在里边,毕竟失去自由,2名罪犯的忏悔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61岁的李某大专学历,曾是东营一家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贪污挪用公款、受贿,在2004年被判无期徒刑,来到鲁中监狱服刑。妻子因为他变得精神失常,儿子的前途被他葬送,他的思想压力特别大。在监狱干警的开导下,他慢慢认识到了自己“被金钱绑住了手脚”。
“平安、自由,才是最大的幸福。”李某说,“真是悔不当初,要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
尚某曾是东营市一名干部,今年53岁,因为贪污被判入狱18年。他在台上忏悔着,“妻子总是说,我们不要多少钱,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好。可我把公权变成了中饱私囊的工具。”尚某说,自己的母亲去世、儿子结婚,他都没能参加,对于当初的行为悔恨万分。
这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当记者迈出监狱的大门,呼吸着自由的空气,那一刻,看着飞出高墙的白鸽,是那么迷人。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