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康明爱尔眼科医院带你了解翼状胬肉

来源:鲁中网

2022-05-01 10:11:30


  鲁中网淄博4月30日讯(记者 荆睿 盖思羽 通讯员 廉俊腾)翼状胬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疾。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为靠内眼角眼白上淡红色的膜,逐渐向黑眼珠中间生长,呈三角形(如昆虫翅膀形状,故名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一大致盲性眼病。

  翼状胬肉大致分为三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刚开始,较小时,不影响视力,长大后会逐渐影响视力及外观。

轻度

中度

重度

  胬肉生长缓慢,其实一直在生长。进展期时表现为充血,肥厚,胬肉的头部隆起,其前端伸入角膜部位,成灰白色浸润,颈部宽大,新生血管多,体部呈三角形向两侧伸展,甚至遮挡瞳孔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胬肉薄而不充血,微红色,颈部和体部血管收缩纤细,头部扁平,颈及体部较薄,不能自行消退。

  而当胬肉浸润程度加深,已达角膜深基质层,形成瘢痕术后仍难以恢复到最佳视力状态,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留下毕生遗憾,所以不可以一直不理不管。

  胬肉和白内障、眼底病一样,患者也会有视觉障碍感受。胬肉越长大,逐步向角膜中心方推进还会引起角膜散光,一旦伸展至瞳孔区则可严重妨碍视力 ,大的胬肉可影响眼球的运动。胬肉通过牵拉、压迫角膜可造成散光而影响视功能。即便静止,也会加剧干眼,胬肉即便不长大,也会影响泪膜,造成眼干、灼烧感,盲目用眼药,加剧二次伤害。

  一般胬肉是由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身体因素,遗传、营养缺乏、过敏反应、泪膜异常、泪液分泌不足、泪液分泌不足等、引起局部组织增生。环境因素,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过度刺激,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容易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即为翼状胬肉形成的一系列过程。

  尤其是渔民、农民、海员、砂石厂人员、司机(驾校教练)、常年户外运动者等人群。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多由自身遗传、营养缺乏或干眼症等因素引发了胬肉。

  胬肉,跟白内障一样,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胬肉本身因患者自体原因、环境因素无改变,即使做完手术,也会有复发的可能性。但手术质量也一定程度上决定胬肉术后复发的概率,(比如:切没切干净、病灶处理是否妥当、创面修复是否到位等),即使复发不能100%避免,但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复发的关键!

  第一种方式是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二联手术),这个手术原理,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手术刀自胬肉头部外缘开始剥离,深度达前弹力层,避免损伤健康角膜基质层及内直肌,切除胬肉头部颈部及其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然后取一段结膜组织,来填补创口。取结膜组织的目的,是为修复创口提供角膜缘干细胞。

  第二种方式是“睛致”翼状胬肉手术,胬肉广泛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羊膜覆盖,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对胬肉组织清理彻底及周边疑似病灶清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保护创面。同时使用生物羊膜覆盖,能促进上皮修复、令创面快速复原、抑制炎症,并缓解疼痛。

  多一步羊膜覆盖是有好处的,传统的二联手术,要多取一些自体结膜瓣来覆盖创面,术后异物感重、术后恢复慢,因为创面要修复,自体结膜也要再生。而睛致三联手术,虽然创口清理更广泛彻底,但不用取那么多结膜,可以留一些,其余用羊膜覆盖,恢复更快,美观度更高,而且没那么疼。羊膜是用来缓解术后疼痛、加速上皮修复,加速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用了之后,复发率更低,术后更光滑。

  淄博康明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崔洪宝主任提醒:呵护眼健康,一年一眼检,早发现、早治疗、切勿拖延。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