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2-19 08:47:30
春天到了,阳光暖煦,不少老年朋友都出门活动了。春季运动能促进营养吸收,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时机。有健康的骨骼,生活才能更舒心。
一、骨质疏松是什么?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骨质疏松越来越受关注。生活里,一些老人弯腰驼背、走路不稳、骨头常疼,年龄越大,骨折风险越高,有时轻轻滑倒就会骨折,这大多是由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所导致的。
简单说,骨质疏松就是骨骼“质量”变差,变得脆弱易折。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骨骼里的钙和其他矿物质慢慢流失,骨密度降低,骨骼结构变得稀疏多孔,缺少了原本的坚固。
二、骨量为什么会丢失?
1、内分泌因素: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易引发老年性骨质疏松。
2、甲状腺问题:甲状旁腺功能出现异常,会让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钙质流失,引发骨质疏松。
3、废用性因素:骨折后做手术,钢板下方可能出现应力性骨质疏松,钢板去除后就会恢复。骨折后长期卧床,加上营养不良、钙摄入不足等原因,也会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下地活动后就会逐渐恢复。
4、肿瘤因素:体内有恶性肿瘤,会体重下降,伴随骨质流失。如果出现体重快速下降,就要赶紧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三、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发病率高,早期却很隐匿,典型症状是腰背部疼痛,久站、久坐或长时间弯腰都会加重。它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受点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就可能骨折,严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比如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20%会死于各种合并症,存活者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受到内分泌、环境、药物等影响,有些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较轻,所以30岁后的成年人都应关注骨骼的健康。
四、春季怎么来养骨?
冬天冷,老人出门少、活动少,且日照不足,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春天阳光暖、气候宜人,是养骨的黄金期,做好“动一动,晒一晒,吃一吃,好习惯”就能打造一副好身板了。
1、动一动:充足的运动能储备更多骨量,减缓骨量丢失。可以在阳光下适度户外运动,像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也可以定期做一些针对性运动,如篮球、羽毛球、瑜伽,以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但运动时要防止别摔倒。
2、吃一吃:合理调整饮食,选择对骨骼有益的食物,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成年人每天需800mg钙,50岁以上是1000 - 1200mg。平时可多吃牛奶、奶制品、虾皮、海鱼、猪牛羊骨、豆制品等来达到补钙的目的。若食物摄入不足的话就口服钙片,一般在饭后45分钟到1小时进食,此时的胃酸分泌多,吸收效果更好。肾功能不好或有肾结石的老人,不要晚上吃钙片。在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另外,每天晒30 - 60分钟的太阳,不用涂防晒霜,也不宜暴晒,免得晒伤。还要注意,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和咖啡,会增加骨骼钙的流失程度。
3、好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高盐饮食、过量咖啡、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都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要尽量在日常生活中避开这些因素。体重过重也会增加关节骨骼的压力,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重也很重要。
养骨是对自己的关爱,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趁着春日正好,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努力,迎接美好的每一天。(通讯员 刘美)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