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
2025-02-15 09:31:26
“给我——破!!!”
正如这句火遍全网的超燃台词,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一路逆袭登顶、刷新纪录,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历史性突破。
上映16天,《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突破10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以及亚洲首部百亿票房影片,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排名第17,全球动画电影排名第3,成功打破好莱坞垄断格局。
这里面的每一个数字,都在重新定义中国电影新高度。
在很多人看来,《哪吒2》精准击中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神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点燃了一场全民狂欢。这场狂欢背后,折射出的是国人对影片价值观和人文内核的情感认同。这其中,关键词就是——“破”。
“给我破”,短短三个字,背后涵盖了多重含义与象征意蕴。在电影中,它是哪吒与敖丙携手冲破天元鼎时的豪言壮语,是对面对命运不公的决心,是突破命运枷锁的力量。
“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人们之所以爱哪吒,是因为哪吒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人内心深处不服输、不认命的终极内核。
一个哪吒,如是民族的觉醒复兴。从神话到现实,回望飞速发展的中国,冲破枷锁、逆天改命的,又何止哪吒?
不破不立
死磕到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中国动画要打动世界,不能靠外包。”在制作《哪吒2》时,他们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是中国的团队不断打磨、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
正如他所讲,“我们发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个潜力可以慢慢‘死磕’,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国外先进的工业流程和技术,差距也在缩小。”国漫崛起,真正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步一步“死磕”,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呢?
1985年,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对质量死磕,带头砸了76台有瑕疵的冰箱。在当时,冰箱还是凭票证购买的紧俏商品,一台售价1760多元,相当于一名工人两年的收入。即便是有质量瑕疵的冰箱,市场价格也不低,一样有销路。当76台瑕疵冰箱被一锤一锤砸毁时,砸出了海尔人不服输的精神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这股“狠劲儿”,为海尔40年的创业旅程奠定了质量为王的基调。
唯有破局,死磕到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从2012年美国政府开始宣称中国利用华为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到2018年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方面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表示,华为的研发团队不能“关在深宫大院”,而是到战场上去,“杀出一条血路”。受美国制裁的这十多年,华为坚持死磕技术,打破西方科技封锁,使纯血鸿蒙成为中国首个全自研操作系统。从“跟随者”到“引领者”,华为“正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开辟新天地”。
海尔与华为的破局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自我革命、冲破枷锁的缩影。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如今我国能够生产的产品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各个领域,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挣脱“牢笼”,不破不立——哪吒是,海尔是,华为是,每一个敢于突破的中国人亦是。
石破天惊
从0到1,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哪吒2》从主旨、细节到每一帧特效的用心,皆是对“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最好代言。尤其是国际版官方海报中,哪吒以一己之力破海,破万重浪、跨千重山,人们在哪吒身上,看到了一代代中国人逢山开路、前赴后继的样子。
回望来时路,中国用拼搏和信念,创造了石破天惊的奇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舷号401)核潜艇正式入编……
1980年,刘华清将军第一次登上航母,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碰仪器。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刘华清将军踮着脚、前倾着上身,这张照片,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刘华清更是发誓,称“不搞航母我死不瞑目”!
直到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航母时代”正式启航。如今,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
欧美国家拒绝合作、封锁信息技术,那又如何?中国人一定会“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以任何形式或方式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禁止NASA在其相关设施中接待中国官方访客。
毫无疑问,沃尔夫条款就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太空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但美国低估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从2011年到2024年,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空间站建成后投入运营并实现航天员长期驻留、天问一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直至嫦娥六号带着两公斤月壤顺利返回地球。
如今的中国,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发展迅速,新式武器装备层出不穷,如歼-20战斗机、歼-35战斗机、运-20加油机、红旗-19地空导弹系统、中国ZTZ-99A主战坦克、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41洲际导弹等等,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即使一向傲慢的美国长期占据航空装备领域霸主地位,也不得不正视中国实力。
耐人寻味的是,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官方视频账号发布了一则名为《不只是DeepSeek:“中国制造2025”如何让中国崛起》的专题报道,视频盛赞中国制造,并将成功归因为“制度优势”,还谈到了“(中国)政府的耐心与长期规划”。这种一反常态,引发广泛关注。
势如破竹
“国潮热”见证中国厚积薄发
当前,《哪吒2》票房仍在不断刷新纪录,中国文化、中国制造席卷全球,也势如破竹。
这些场景,让国潮热浪更加具象——
“移动支付、高铁、电子商务、共享单车”被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三蹦子”驶向新蓝海,中国制造持续“蹦火海外”。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突破2800万份、销售额超90亿元。“国际流量”涌入中国大街小巷,“China Travel”持续升温,入境旅游热拉动消费增长。“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掀起“洋悟运动”,美国网友对账一夜破防。DeepSeek的面世,更是给美国AI领域带来“当头一棒”。
越来越多蕴含中国文化基因、承载中国人理想的“果实”拥抱世界,也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更加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处于重要地位,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崛起接连喷薄而出。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城市化到智慧城市、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自信,中国从“参与者”慢慢成为了“引领者”。
总有外国网友好奇,“中国怎么一夜之间突然崛起了?”
奇迹背后从来没有巧合,这场热潮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中国经济成就多年积累和沉淀后的集中爆发。正如一位中国网友评论:“曾经被其他国家所抢占的那些认知,如今正被哪吒三太子给一点一点夺回来。富有底蕴的文化,自有穿透国界的力量。”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环球网、观察者网、红星新闻、看台海等
(大众新闻编辑 许光宇 整合 策划 单青 张晨)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