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我是刑警》揭秘还原多起大案侦破过程 老牌刑侦剧的“老味道”再现荧屏

来源:北京晚报

2024-12-04 16:53:31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是刑警》正在央视八套播出,这部现实主义刑侦大剧以类纪实的叙事手法和拍摄风格,还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起恶性大案、疑难积案的侦破过程,讲述了30年来公安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随着《少年壮志不言愁》在剧中一次次唱响,熟悉的老牌刑侦剧经典味道再现荧屏,把观众拉回当年看《便衣警察》的集体记忆中。

  15个典型案件再现刑侦工作

  《我是刑警》从1995年震惊全国的“鹤岗1·28大案”持枪抢劫大案侦破切入,讲述了于和伟饰演的秦川从警官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开始刑侦生涯,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刑警的故事。据悉,《我是刑警》通过15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典型案件串联起基层刑侦工作,揭秘了诸多刑侦大要案的侦破过程,该剧开播后爱奇艺内容热度破8000,酷云收视峰值达2.9137%,成为年末荧屏的一部品质佳作。

  剧集开场硬核又生猛,首个案件“河昌市西山矿大案”以“鹤岗1·28大案”为原型,不但案情惨烈,而且犯罪分子非常狡猾,男扮女装误导警方侦查方向,对现场被击毙的同伙毁尸灭迹不留线索,导致警方破案陷入僵局。相比近些年流行的悬疑推理剧,《我是刑警》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高智商的天才神探,情节设置上没有烧脑、多重反转的炫技叙事。

  剧情对刑侦题材重案实录不修饰不美化,高度还原真实的破案过程及刑警的工作生活,全景式展现基层刑侦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剧中,在案件侦办初期,基层民警集体走访摸排、刑警一次次现场勘查,逐步缩小侦查范围,而案件难点是案发现场一具无名尸的身份迟迟无法确认,省厅专家的到来成为侦破的转折点。

  剧情讲述中,破解无名尸的过程采用了平行剪辑,一边是刑事技术专家在案发现场进行弹道还原,一边是法医专家对无名尸进行尸检,两个场景下的刑侦工作交叉叙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揭示了无名尸的真实身份和犯罪分子毁尸灭迹的动机。剧情对刑事侦查手段的细致还原,让观众能以一线刑警的工作视角深入挖掘案件的细节,沉浸式体验刑侦工作。

  返璞归真犹如刑侦纪录片

  《我是刑警》在艺术想象和戏剧性设计上较为克制,比如秦川挚友叶茂生牺牲的情节没有出现在大要案侦破的关键节点,而是晚上出门买烟路遇盗车贼上前抓捕,殊死搏斗中叶茂生中枪,最终倒在追击路上。这样一个看似偶然性十足、与主线剧情无关的牺牲,却是无数人民警察恪尽职守打击犯罪、用热血谱写警魂的缩影。

  《我是刑警》在平铺直叙的叙事中讲述破案,还原了“人”在办案的纪实感。剧中,侦破案件不再是主角光环下灵光一现、如有神助的个人头脑风暴,而是各层级、多部门、多警种依靠扎实的刑侦工作和丰富办案经验,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一步步试错、纠错,群策群力找出关键线索揪出真凶。剧中公安局案情分析会场面让人过目不忘:全景镜头里,一屋子民警层层叠叠堆满画面,整个场景呈现的是一个办案集体,一眼望去看不出谁是主角,更找不到一张让人出戏的明星脸,真实得犹如在观看刑侦纪录片。

  剧集的影像回归了《便衣警察》《重案六组》《征服》等老牌刑侦剧的经典风格,剧中演员几乎都是素颜出镜,在表演风格上“去表演化”,更侧重于呈现生活质感与年代印记。开篇剧情中,于和伟、马苏等实力派演员的审问对手戏堪称演技高光。

  有观众发现,剧中角色在高强度办案过程中都来不及整理凌乱的头发。导演惠楷栋透露,拍摄现场“没有化妆,并且跟化妆组说不能带梳子。演员头发乱了,就用手整理,因为我没看到哪个公安部门的办公室里还有把梳子”。如此处理让人物形象回归到最真实的状态,对比当下剧集制作的时尚精致,这份返璞归真打破了刑侦题材的同质化竞争,反倒显得清新脱俗。 本报记者 邱伟

责编: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