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品质滨州丨一部小戏走全国 国家级非遗渔鼓戏走出一条特色突围之路

来源:大众网

2022-07-04 09:34:0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九涛 许婉莹 吕明晓 滨州报道

  6月29日,“品质滨州”主流媒体滨州行采访团前往沾化区渔鼓戏剧团,了解渔鼓戏发展的悠久历史,欣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感悟渔鼓戏的特色突围之路。

  踏入沾化区渔鼓戏剧团,古色古香的布景和琳琅满目的剧目展示让采访团看花了眼。据讲解员介绍,渔鼓戏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当地艺人在渔鼓道情的基础上,吸纳其他剧种之长,并将武术揉进戏剧动作之中,发展演化而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经历代艺人的加工、提炼和创作,渔鼓戏成为一个以板腔变化为音乐体制的古老剧种,其唱腔旋律高亢、古朴、明快、跳荡,加之结合船号形成的“一人唱众人合、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艺术特色别具一格。

  渔鼓戏曾一度濒临消亡,为抢救、挖掘、整理、保护渔鼓戏,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专家们深人流布区域,走访老艺人,发掘沾化渔鼓戏传统曲谱、剧目、文物,并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7月正式成立了渔鼓戏剧团,使中断了半个世纪的沾化渔鼓戏获得生机。如今,沾化渔鼓戏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听完介绍后,采访团一行观看了渔鼓戏《郑板桥》选段《审衙役》。耳熟能详的乡音,活泼诙谐的故事,演员们投入的演出,集地方歌舞、武术和渔民号子于一身的渔鼓戏表演让记者们沉醉其中。据了解,渔鼓戏剧团利用对音乐、表演、舞美的巧妙把控,将《审衙役》、《追龙缸》、《打板桥》三部小戏剧目巧妙融合,打造成一个整体性更强、流畅度更高的剧目,强化了“郑板桥文化符号”和“沾化渔鼓戏”的链接。

  小戏虽小,却要“以小见大”“以小见深”,近年来,沾化渔鼓戏坚持“要出就出精品”的创作思路,围绕移风易俗、扶贫扶志等题材,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编排演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精品,频频登上国家级领奖台,成为滨州市乃至山东省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2019年,渔鼓戏《老邪上任》作为山东省唯一戏剧类作品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2021年,大型渔鼓戏《郑板桥》正式公演,并加入山东剧场院线,在全国进行巡演。2021年,中国首部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在全国范围内上映,戏曲与电影融合的艺术形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