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
2024-10-22 10:11:49
大众网记者 宗琮 滨州报道
10月18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护佑人民健康 助力品质滨州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院前医疗急救专场。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滨州市两年时间新增20处120急救点,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基层急救网底,为保障偏远农村患者和企业职工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院前医疗急救,俗称“120急救”,是指急救站(点)按照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机构(也就是120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对急危重症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院前医疗急救奉行以挽救生命为第一目的,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为使命,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一直以来,滨州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将院前医疗急救作为“健康滨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大大提升了急救效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主责单位,近年来围绕不断完善全市院前医疗急救(120急救)体系,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统一布局,搭建农村急救网络。为尽快缩短全市偏远农村和工厂企业救护车到达时间,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全市按照急救服务半径“农村10-20公里”的原则,去年初组织各县市区编制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点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市基层急救点建设随即全面铺开。2023年至今,全市新增基层120急救点20处,目前全市急救站和急救点总量为41处,将位于偏远农村和工业园区的112万人口纳入“15分钟急救圈”,筑牢了百姓健康和企业安全的“生命线”。
主动作为,壮大院前医疗急救力量。为做好基层急救点建设,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一地一策”深入研究,创新性提出“牵头医院单独建、乡镇卫生院独立建和县乡合作共建”三种急救点建设模式,供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近期随着无棣县第二人民医院急救点的开通,全市规划建设的20处120急救点全面建成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20处急救点的建成,全市参与建设的32家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除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外,共自筹投入资金729万余元,配置价值3万元以上的急救设备95台(套)、救护车20辆,调配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103名,进一步夯实了硬件基础,充实了人员力量。
严格质控,确保院前医疗急救质效。20处120急救点建成运行后,严把急救服务质效关。一方面,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开展新增急救点从业医护人员全员轮训和岗前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培训班6期,实现全员轮训全覆盖;另一方面,狠抓关键指标监测,我市农村地区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全市共进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通报18次、组织实战拉练6次,120急救站(点)管理与运行效率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5分钟,较以前缩短7分多钟,救护车快而更快,跑出市院前医疗急救“加速度”,赢得了急救的“黄金时”。
滨州市两年时间新增20处120急救点,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基层急救网底,为保障偏远农村患者和企业职工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及时挽救了偏远地区急诊患者。全市20处急救点投入使用后,95%的农村控制在20公里以内。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新建的20处急救点救治患者1万余人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比如,今年6月份,惠民县中医医院急救站开通运行后不久,就成功抢救了一名位于附近的麻店镇自新王村的急性心梗患者,借助急救站的区位优势,医护人员仅用8分钟就到达了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农村120急救站(点)的建设,让120急救车更快开进农村,为危重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
有效保障了企业职工生命安全。2023年以前,鲁北工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滨州高新区产业园由于距离城区较远,附近没有急救站点,救护车到达时间较长。2023年以来,中心分别在这三个工业园区附近新建了鲁北人民医院急救点、北海新区马山子急救点、高新区小营急救点,救护车5分钟就能到达。目前,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均纳入了“10公里急救圈”,一旦有企业员工发生疾病,救护车10分钟内能够赶到现场,疾病救治与企业突发事故医疗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将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让救护车更快、急救能力更强、急救效率更高”持续发力,砥砺前行、实干进取,为“加快建设品质滨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贡献120急救力量。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