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论见黄河口|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东营实践与智慧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10-16 15:58:23


  金秋十月,东营市以一场温暖而隆重的“敬老月”启动仪式,拉开了全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的序幕。这不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深情厚谊的集中表达,也是山东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我国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今天,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东营市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聚焦老年人照护、就医、助餐、文体、数字融入等“关键小事”,正是从细微处入手,于实处用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老龄工作中的落地生根。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近年来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方面步伐坚定、举措频出。从推动“慈佑银龄”养老护理员慈善关爱,到开展“银龄华彩·艺动时光”才艺大赛;从推动吕剧进养老院,到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磨刀、量血压——这些看似平常的服务,实则是“七个友好”维度的具体实践。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覆盖生活全场景、关怀生命全周期的老年支持体系。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山东在推动“银龄行动”中,不仅注重“为老服务”,更强调“老有所为”。许多低龄健康老人通过志愿服务、文艺展演、社区议事等方式,继续发挥经验与智慧,成为基层治理和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银龄力量”。这种从“被动受助”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是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积极老龄观的具体体现。

  政策引领之外,社会参与同样关键。东营市“敬老月”活动中,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民政、公安、文旅、文联等多部门协同,企业提供适老产品,志愿者奉献爱心,家庭履行孝道责任——这种“四有”新格局,即“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情、家庭有爱”,正是现代老龄事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吕韵唱银龄,添福又添彩”,吕剧的悠扬唱腔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它让我们看到,敬老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与认同。在数字鸿沟逐渐扩大的今天,如何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享受便捷生活,如何让他们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不失归属与尊严,是我们必须持续探索的课题。

  “心系桑榆,爱随此行”。东营的实践告诉我们,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大手笔”,也离不开基层创新的“小切口”;既需要制度保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软温度”。只有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社会风尚,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暖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愿景,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老年友好之路。

  东营市将以“敬老月”为契机,让关爱随行、温暖常在,共同绘就一幅“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的温暖图景。(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