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百年老铁路 实现再青春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10-13 08:32:25


  一条铁路道口的变迁,映照着一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轨迹。在山东淄博淄川区,曾因拥堵颠簸让群众犯难的淄洪线铁路道口,如今已变身宽阔平坦的双向六车道。这项改造工程的竣工,不仅彻底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更成为淄川区践行“交通为民”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从“卡脖子”到畅行:盘活资源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面对老工业区资源枯竭、铁路支线闲置的现实困境,淄川区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铁路治理与交通升级。一方面聚焦民生痛点,改造老旧道口、打通“卡脖子路”,让群众出行更顺畅;另一方面深挖资源潜力,盘活闲置铁路资产,大力推动“公转铁”与多式联运,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当前,全区正加快推进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鲁维青铁国际物流港等重点项目,依托既有铁路网络,打造集普货运输、冷链物流、保税服务于一体的物流枢纽体系。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新动能。

  “四维发力”筑防线:创新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在推进交通建设的同时,淄川区创新实施“四维发力”工作法,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纳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重点任务,以“三见”工作机制筑牢铁路安全屏障:一见责任人,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段长制,确保责任无死角;二见标准文,明确工作规范与操作要求,让治理有章可循;三见问题事,建立隐患台账清单,闭环推进整改落实。

  最近两年来,当地通过这一机制累计解决各类安全隐患200 余件,实现省、市督办问题动态清零。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显著提升了铁路安全管理效能,更为其他地区铁路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个共同”破壁垒:路地协同提升问题处置效率

  针对长期存在的路地协同难题,淄川区探索形成“四个共同”工作法:路地双方现场共同确认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共同参与验收评估、共同提报工作信息。这一模式有效打破了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壁垒,大幅提升了问题处置效率。

  与此同时,当地结合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保障铁路运行安全。这种前瞻性的治理思路,彰显了区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

  全民共治聚合力:营造爱路护路良好氛围

  群防群治是淄川区铁路治理的另一重要创新。当地采用“线上引导+线下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多部门开展铁路安全“五进”专题宣传教育——2023年以来,累计进村宣传21次、进企业宣传8次、进学校宣传102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让爱路护路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全民参与、共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老工业基地焕新:交通先行激活发展新活力

  淄川区的实践充分证明,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先行支撑。通过改善交通条件、盘活闲置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当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逐步从传统工业基地向现代化物流枢纽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未来,淄川区将继续深化交通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百年老铁路的“再青春”,正成为新时代中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生动典范。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 通讯员 崔军)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