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4-28 18:52:00
陶瓷与琉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颗璀璨的明珠。陶瓷的质朴厚重,承载着匠人的匠心独运;琉璃的流光溢彩,诉说着千年的工艺传奇。万物生发启新程,春阳煦暖映博山。为点燃孩子们心中热爱家乡的文化火种,守护非遗技艺的千年传承,日前,博山区实验幼儿园李家窑园开启了“陶琉绘童趣”研学之旅。
伴随着春日的暖阳,孩子们蹦跳着走进萱园陶瓷琉璃体验馆,化身小小传承人,亲手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温度。用童真与创意为传统技艺注入鲜活生命力,让非遗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
研学前,孩子们化身“小小计划家”,用稚嫩的画笔勾勒着心中的研学蓝图。孩子们的期待像七彩泡泡,飘进萱园陶瓷琉璃体验馆的每个角落。在画纸上,他们认真描绘着心中的研学计划,时间地点、交通方式、陪同人员、彩绘图案,童真与创意在笔尖绽放。
孩子们围坐在灯工台前,目光被舞动的火焰深深吸引。匠人爷爷手持不同颜色的琉璃管来回转动,让其在高温中像融化的蜂蜜般,时而被拉成细丝,时而变成圆润的球体,仿佛是一场火与光的魔术秀。
“看!变成小鸟啦!”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出现在眼前,孩子们纷纷给匠人爷爷高超的技艺点赞,争先恐后地问:“琉璃管是怎么变成小鸟的呀?”“好神奇呀,我能试试吗?”童言童语间,非遗的种子已在心中悄然生根。
踏上三楼展厅,孩子们仿佛闯入琉璃的梦幻世界。一件件晶莹剔透的琉璃作品在灯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有神秘精致的琉璃瓶,有引颈长鸣的琉璃鹤,还有憨态可掬的琉璃小动物。
孩子们踮起脚尖,仔细端详着每一件作品,不时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纷纷拿起家长的手机拍照记录。老师趁机讲解博山琉璃的历史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家乡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让孩子们激动的环节莫过于手工活动了,孩子们变身“陶瓷小画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铅笔在素胚上大胆勾勒,用毛笔蘸上特制花釉精心涂抹。有的画了盛开的向日葵,有的画了绽放的荷花,还有的画了喜欢的动画角色。窑炉里的高温会让釉色发生神奇的变化,当孩子们的作品出炉时,每一件都会拥有独一无二的纹路。
览研途风景,思学无止境。此次研学之旅,不仅是一场与千年窑火的对话,更是一次童真与传承的双向奔赴。孩子们在探秘、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成长。
孩子们通过参观和制作,了解陶瓷和琉璃的历史文化,对非遗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一颗关于文化传承的种子,在童真的心田悄然播撒。在陶瓷彩绘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童真视角重新定义传统美学,让传统的陶瓷制品充满创意和活力。亲子共绘环节让温情流淌,家长与孩子并肩创作,用画笔对话,用色彩传情,亲子关系在非遗魅力的浸润下愈发亲密。
陶瓷与琉璃,承载着历史的温度;童真与彩绘,书写着未来的答案。这场研学,让传统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美好的种子。愿孩子们带着对传统的热爱,继续在创意的星空下,绘出属于自己的斑斓未来。
(大众新闻·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通讯员 马晓彤 刘远华)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