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8-25 11:37:14
作者:李海萍
一、课程起源
每周二的晨间绘本时间,总有温暖的故事在等待。这天,一个孩子带来了新绘本《生命的故事》,和伙伴们围坐共读。书页间,地球生命的壮阔演变徐徐展开:从太阳初升到万物生长,从远古生灵到如今的生机勃勃,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画面,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触摸到生命跳动的力量。
“老师,我妈妈肚子里也有个小生命呢!”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对呀,我也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另一个孩子立刻接话。
“那你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呀?”有人歪着头追问。
就这样,一场由生命起源牵出的“关于我的故事”,在孩子们天真的提问里,悄悄拉开了序幕……
二、课程实施
生命的密码
(一)《生命的诞生》
班里两位刚添了二宝的家长,特意带来了珍贵的B超视频和照片——屏幕上那个小小的轮廓,带着心跳的波动,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
我们借着这些真实的影像,给孩子们一点点讲: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如何慢慢长大,妈妈的肚子会怎样一天天变化。两位刚当姐姐的小朋友也站上前来分享:“妈妈说,宝宝会在里面踢她的肚子呢!”“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能听见里面有咕噜噜的声音。”
最后是特别的体验环节。孩子们往衣服里塞好小枕头或布娃娃,试着弯腰、走路、捡东西。“好累呀!”“弯腰好难!”一声声童言里,藏着他们对“妈妈”的体谅,也悄悄明白了:原来每个生命的到来,都藏着这么多不容易。
(二)《我的家族印记》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的找不同游戏——不是对比普通图片,而是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照片,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照片比一比。
孩子们纷纷展示出自己制作的‘我的家族印记’调查海报,兴奋地分享着发现:有的说眼睛像爸爸,有的发现妈妈的酒窝和自己一样……他们清晰地描述着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家族印记’,在观察与表达中,悄悄感受着生命传承的奇妙与温暖。”
独特的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正如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我”。
我们的外貌特征各有千秋,性格爱好独具个性,成长经历与社会角色也各不相同。我要勇于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学会欣赏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异。在探寻“我是谁”的旅程中,一点点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滋养出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一、《欣赏自画像》
孩子们拿起小镜子,认真观察着自己的模样——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或是额前那缕调皮的碎发。他们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我喜欢画画,长大想当画家!”“我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呢!”
随后,大家用彩纸、蜡笔、亮片等材料大胆创作,把自己的样子和心中的小愿望画下来:有的画出了扎着马尾辫的自己,手里举着心爱的绘本;有的用亮片装饰了裙摆,说这是跳舞时的自己。
画完后,孩子们互相展示作品,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你的眼睛画得好亮呀!”“你画的机器人和你一样酷呢!”在分享与欣赏中,每个孩子都更清晰地感受到了“我”的特别,悄悄种下了认同自己的小种子。
二、《我想这样介绍我自己》
每个人的名字里,都藏着父母沉甸甸的爱与亮晶晶的期盼——或许是对品格的期许,或许是对未来的祝福,这些心意被悄悄揉进笔画里,成了伴随我们一生的温暖印记。
当我们轻声念出自己的名字,讲出它背后的故事时,不仅能触摸到父母那份细腻的爱,更会慢慢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和我同故事的人。这份独一无二,从名字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扎根在生命里,让我们更笃定地喜欢这样特别的自己。
三、《男孩女孩》
在男孩女孩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夸夸自己”的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清晰的性别认同,学会尊重自己、悦纳自己,让自信心悄悄发芽。
孩子们面对面坐好,鼓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大方介绍自己:“我是女孩(男孩),我喜欢唱歌(搭积木),我为自己骄傲,我很愿意做女孩(男孩)。”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对自我的肯定,也让每个孩子在表达中更坚定地喜欢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四、《身体里有趣的数字》
“我们的身体里藏着好多有趣的数字呢,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比如我们都有两只耳朵、十个手指,这是相同的;但我的身高是160厘米,你的是120厘米,这又是不同的。你们发现身体里还有哪些特别的数字吗?”
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自由组队,拿起软尺、记录表等材料,开始探索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有的量量胳膊有多长,有的数着自己有几颗大门牙,有的记下自己穿几码的鞋子……大家一边测量一边讨论,认真把发现的“数字秘密”填进记录表,在动手探索中悄悄发现着属于自己身体的秘密。
能干的我
《研学计划》
“太棒啦!下周就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研学啦!”
这话一落地,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聊起了研学的准备。“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帮我们收拾东西呢!”“老师,我们现在长大了,是不是可以自己准备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眼里满是跃跃欲试的期待。
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梳理起研学计划来。有的说“要带水壶,不然会渴”,有的想起绘本里的场景:“还要带纸巾,擦手擦嘴都能用”,你一言我一语,把生活里的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全搬进了计划里,在分享中悄悄攒起了更多小窍门,为研学做好了暖暖的铺垫。
《认识人民币》
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试着摆弄它们:“1个5元能换5个1元呢!”“两个5元加起来就是10元啦!”孩子们举着“钱”玩起了购物游戏,你当小老板,我做小顾客,在笑声里慢慢学会了怎么用这些带着数字的纸片儿“买”东西。
《义卖活动》
认识人民币后,结合端午节,我们带着孩子们并动手制作了艾草蛋开展义卖活动。这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端午的节气习俗,更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人民币的使用,在互动中加深了对钱物交换的理解,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收获满满。
《整理书包》
“作为大班的小朋友,马上要和幼儿园说再见啦!藏在身体里的本领,可真是越来越多啦——会自己整理书包的你们,不仅把文具归置得明明白白,更藏着一份‘我能行’的小骄傲。这份能干,会陪着你们走进新校园,把每一天都打理得妥妥当当。
《制作毕业册》
粘一片美工区的彩纸,画一个和好朋友手拉手的小像,再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每一笔、每一页,都是你们藏在纸里的心意。你们早就悄悄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把幼儿园的日子收进册子里,做最棒的自己。
课程反思
本次课程孩子们在绘本共读中触摸生命的壮阔,在B超影像与孕育体验里体会生命的不易,在家族印记探寻中感受传承的温暖。从认识独特的自己到学习独立准备研学,从理解身体数字到掌握自我保护方法,每个环节都藏着成长的契机。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与互动分享中,对生命、自我与责任的理解愈发清晰,同时,让“能干的我”在实践中持续成长。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