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10-09 08:57:06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富民政策从“庙堂”走向“田野”,从文件走向民心?近日,马桥镇康杨村积极探索,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退休教师、乡村致富能手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用“乡音”传“党音”,以“家常话”解读“大道理”,推动理论宣讲在乡村基层“活”起来、“热”起来。
宣讲活动一改以往“开会念稿”的传统模式,将课堂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在村民茶余饭后聚集的广场,志愿者们搬来小板凳,开设“微讲堂”这种“身边讲堂”的模式,打破了空间限制,营造了轻松自在的宣讲氛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论熏陶。
宣讲内容紧密贴合农村实际和村民需求,杜绝“一刀切”。志愿服务队提前征集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将“国家大事”与“家长里短”相结合。宣讲中,志愿者们不仅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还重点讲解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惠农补贴、医疗保险、养老服务、子女教育等具体政策。
为确保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宣讲志愿者们做足了“翻译”功夫。他们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术语转化为充满“泥土味”的方言俚语,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样的大主题,诠释成“如何让咱家的钱袋子更鼓、村里的环境更美”。退休老教师王大爷在宣讲时说:“咱不讲官话套话,就说大伙儿能明白的话,这政策啊,就像这春天的雨水,得一滴一滴渗到土里,才能让庄稼长起来。”
“这样的宣讲俺们爱听!不说空话,说的都是咱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以前觉得国家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就在身边,心里亮堂了,干劲也更足了!”村民李大姐在听完宣讲后感慨道。
此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是康杨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实践。下一步,康杨村将继续壮大宣讲队伍,丰富宣讲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深深浸润乡村沃土,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通讯员 刘晓飞)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