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③|理琪:用生命点燃胶东抗日烽火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025-07-04 14:25:21


  “这么多年,我来的次数太少,欠爷爷的太多了,这次带着媳妇一起来看您了。”2024年清明节前,理琪烈士的侄孙游琦亮携夫人,从上海来到位于栖霞市英灵山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祭拜理琪烈士。从烈士纪念堂到理琪墓共有12个平台、152级台阶,游琦亮夫妇每登上一处平台就向理琪墓跪拜三次,表达对理琪的深切怀念。

  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理琪受党的委派来到胶东,建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同年年底,由于叛徒告密,理琪在烟台被敌人逮捕。敌人把理琪的指头用细皮条拴住吊到屋梁上,严刑拷打,逼他招认是红军、是共产党员。理琪被打得几次昏死过去,却始终没有开口。

  “铁躯铁棂披铁索,铁棂铁索奈我何?铁骨铮铮铁索断,铁鹰展翅铁窗破。铁人铁肩负道义,铁臂挥刀斩恶魔。铁流汇成铁长城,铁血装点锦山河。”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理琪写下了这首《铁诗》,表明永不屈服的坚定意志。监狱里的党员在狱中组建了党支部,理琪同志任组织委员。1937年11月,理琪经组织保释出狱,带着省委的指示回到当时形势已十分危急的胶东。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正式诞生,揭开了胶东武装抗日的序幕。在起义动员大会上,理琪鼓励大家:“我们宁可在战斗中捐躯,决不能在敌人的利刃下苟且偷生!”

  1938年2月,日军占领牟平并建立伪政权。理琪决定,趁伪政权立足未稳攻打牟平。2月12日,理琪率部从崔家口出发,经过一夜的行军,于第二天拂晓开始攻城,成功收复牟平城,俘虏了伪县长等近百人,缴获了上百支枪。

  战斗结束后,第三军战士撤出牟平城。战士们带着战利品,押着俘虏来到牟平城南的雷神庙。经研究,大部分同志押解俘虏转移,留下理琪等二十余名干部、战士在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日军得知牟平被攻占的消息,出动海军陆战队向牟平增援,包围了雷神庙。

  “全部散开,准备战斗!”在理琪的指挥和鼓舞下,我军连续两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也有不小的伤亡。理琪腹部中弹,血流不止,但他依旧坚持指挥战斗。当同志们听到理琪的声音变了,才发现理琪已身负重伤。理琪咬紧牙,摆摆手,让同志们赶快迎击敌人。我军连续打退了敌人几次冲锋,一直坚持到天黑,随后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顺利突围。年仅30岁的理琪却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被安葬在文登县崔家口村。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级党组织决定将理琪同志的遗体从崔家口村移葬到位于栖霞的英灵山。移葬过程中,乡亲们主动要求放弃用汽车运送灵柩,“理琪是一个外乡人,为了保护我们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让亲人孤零零地走!”沿途村民采用接力的方式,轮换着将灵柩抬到英灵山上,上百里的路途始终没让灵柩落地。情深义重的胶东人民用血肉双肩抬起了对英雄的爱戴,用最高祭礼厚葬了英雄。

  理琪同志短暂的一生没有结婚,甚至没能留下一张相片,他最终将生命留在了胶东这片红色热土,永远守护着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大众新闻记者 董方舟)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