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尼山,交流互鉴的文明之光正照亮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尊重,闪烁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
放眼全球,具备重大影响力和参与度的人文综合论坛屈指可数。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路走来,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在“追问”“发问”中碰撞真知灼见,促成更广泛的“理念认同”,已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一方高地。
尼山之论,论的是什么?
文明“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和包容始终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坚持。“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照鉴未来”“文明对话和全球合作”……历届论坛主题的变迁始终与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合共生之道同频共振,以包容和谐之韵赢得世界共鸣。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多重矛盾风险盘根错节,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关键抉择。
尼山脚下,千年“子曰”穿越时空而来,以其“仁爱”“礼治”之道,解码时代之问,为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让不同国度、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此相遇,跨越差异,寻找共鸣。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学者、文化使者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与偏见,达成诸多共识。
“任何一种文化都与其他文化的发展而相生,每个国家应该将自己放在全球的大环境下思考,反思,用对话解决冲突,和平携手共同前进。”
“要捍卫文明多样性,开展多样性文明之间的对话,而不能以傲慢与偏见的态度诋毁和污蔑其他文明。文明的冲突是个死胡同,而文明的对话是个阳光大道。”
“人类应该用‘需要’而不是‘想要’的理念生活,用团结替代利益,协调行动,彼此加深接触,倡导共同价值。”
……
一次次文明的对话,一场场跨时空的智慧交响,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展现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即将举行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这一主题的确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该主题既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又倡导通过互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体现了“多元”与“共赢”的价值追求,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核心理念高度一致。
与此同时,这一主题深刻地呈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仁爱思想”“大同社会”等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具象化表达。
而从应对国际风险挑战、服务全球现代化进程的角度,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间关系、文明关系的鲜明态度,那就是反对“单边主义”“利己主义”,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现代化道路上成就别人的美好、实现共同的美好,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理念,也印证了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的道理。
在此主题下,本届论坛还设置了“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等多项分议题。这些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命题,将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中,找到新的解答路径。
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初心与使命。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成果导向。从第一届“尼山论坛文库”编辑出版到以后各届论文结集面世,论坛成果多渠道印行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性阐发。本届论坛上,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将发布“跨越时空,携手共进—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推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国家相互理解与协同发展。
“和而不同”既是君子之道的隐喻,也是中华文明的要旨,更是中国式全球化探索与重建世界秩序的价值基点。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所强调人类文明在价值上的平等,恰恰传递出一个关键的讯息:真正的全球化并非单一文明的独角戏,而是多元文明的交响乐。
当我们以包容取代偏见,以对话消弭隔阂,以互鉴超越对立,人类终将在这片文明百花园中,共同谱写美美与共的新篇章。而这既是对“天下大同”理想的当代诠释,更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东方智慧。
文/张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