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望岳谈|山东海河“一盘棋”背后的考量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26 17:02:43


  7月2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旨在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有力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这份面向未来的重磅布局规划,犹如一盘重塑发展格局的精妙棋局,每一步落子都藏着服务国家战略、激活全域动能的深意,最终要下出一盘“通江达海、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大棋。

  (一)海河“一盘棋”,重构新格局

  下棋的第一步,是布局。十年前,山东沿海港口与内河水运犹如两盘孤立的棋局,如今的《布局规划》以“陆海统筹、海河互济”破题,首次将沿海与内河规划合二为一,构建的是全域一体的“大棋局”。

  这绝非简单的文件合并,而是战略层级的跃升。它将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与内河港口群、内河航道网置于统一框架下谋划,进行全域资源统筹、功能互补设计。如同将分散的棋子整合成有机的棋局,“一盘棋”思想由此落地生根,旨在彻底解决发展布局不均衡、区域协同不足的“旧疾”,既能充分发挥沿海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又能激活内河水运的腹地延伸功能,形成“海河互济、陆海联动”的生动局面。

  《布局规划》落子精准,每个棋子明确“行走规则”,各守其位、各展所长,激活全盘动能。

  沿海方面,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

日照港

  这种定位,不是简单的地位排序,而是功能的精准分工与协同。青岛港要打造国际枢纽港,烟台港、日照港则各有侧重,形成“龙头引领、两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这意味着,未来的山东沿海港口,将更加注重发挥集群效应,通过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在全球港口网络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剑指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内河方面同样落子精妙。明确提出以济宁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的“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同时,提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为补充,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

  内河水运网的升级堪称点睛之笔,标志着山东水运从“沿海独舞”转向“海河共舞”,将进一步畅通鲁中、鲁西南地区连接沿海的水运通道,为腹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内河航道,将腹地延伸至沿黄九省,真正实现“出海口”与“内陆腹地”的无缝对接。

  一盘好棋必有“棋眼”,青岛港与济宁港这两个“棋眼”尤为关键。前者有着“通全球”的野心。现在青岛港已经做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它就有多大的码头。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显示,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综合实力排名由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提升,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青岛港还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2024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后者憋着“联南北”的劲儿。今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吞吐量557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53.2亿吨公里,稳居全省内河首位。济宁市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京杭运河通航里程和船舶运力居沿线14个通航城市首位,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航道,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的58%,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通达152个城市、16个国家。

  两个“棋眼”遥相呼应,形成“两眼活全局”的态势,共同扩大山东水运的“势力范围”。

  (二)通江达海,棋路通畅

  一盘好棋,既需精准落子,更要棋路通畅。陆海联运、海河直达、国际通道,就是打通“楚河汉界”的关键棋路,让棋局活起来。

济宁港

  ——构建国内国际“5+5”海上运输通道,意味着山东将构建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近远洋兼备的航线体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效能。

  ——布局54个内陆港和106条海铁联运班列,山东正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使山东港航的腹地纵深得到极大拓展,服务国内大循环的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设施一流、专业高效的“三类十种”运输系统,进一步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提升客运、滚装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为能源和重要物资储运基地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布局规划》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将港口与航道建设嵌入重大国家战略的坐标系中。无论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是强化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对接合作,山东的港口与航道都是关键的“连接点”。

  山东将继续拓展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增强内陆港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河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合作,支持港航企业参与沿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鼓励港航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沿海港口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动,深化内河水运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

  十年前,港口的对外开放更多体现在货物吞吐量的增长和航线的开通。如今,《布局规划》将山东港航的发展置于全球坐标系下,着力提升其在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开放能级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高手下棋不只看眼前,更留“后手”。《布局规划》里的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内容,则是为未来埋下的“棋筋”,确保棋局后劲十足。

  从历史维度看,山东的发展始终与海洋、河流紧密相连。今天,《布局规划》所擘画的港口与航道蓝图,既是对历史荣光的接续,更是对未来使命的担当。向海而生,因港而兴;通江达海,未来可期。山东的“陆海交响曲”,正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