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
2025-11-21 21:02:57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5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4人。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此次院士增选,山东共8人当选(5位两院院士、3位外籍院士),超过过去两轮总和(2021年度3人,2023年度3人),是上轮次的2.6倍,圆满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增选10人),是1995年以来最好成绩。
其中,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崂山实验室唐波,山东大学刘建亚、梁作堂;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海军潜艇学院陆铭华;外籍院士共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分别是:山东大学阿洛基亚·那桑(加拿大籍)、阿迪·沙米尔(以色列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山东大学张友明(德国籍)。
从新当选院士在两院的分布来看,我省此次有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继2019年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当选以来,再次入选中科院院士,且一次入选3人,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
据悉,“十四五”以来,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共开展三轮,分别是2021年、2023年,2025年。2021年度,我省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崂山实验室王军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1人当选外籍院士(青岛纳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哲范)。2023年度,我省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潜艇学院的笪良龙、中国海洋大学的薛长湖),1人当选外籍院士(青岛大学先进纳米纤维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拉马克瑞斯纳·西拉姆)。今年4月25日,2025年度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两院各增选不超过100名院士。
从当选院士的领域来看,我省新当选院士分布在化学、数学、物理、海洋等领域,实现了领域分布的多样化,较上两轮主要分布在海洋领域实现较大变化。
从入选单位来看,高校入选6人,分别是山东大学入选中科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海军潜艇学院入选中国工程院1人。科研院所入选2人,分别是崂山实验室入选中科院院士1人,中科院海洋所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单位全部为中央驻鲁单位。
从外籍院士来看,我省本次共入选3名外籍院士,较上两个轮次各入选1人实现较大增长。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的支持培育力度,此次新当选院士,在重大科研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均获得省里大力支持。
支持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支持刘建亚、梁作堂通过定向委托方式每人承担1项500万元重大科技项目。此次新当选的5名两院院士先后8人次获得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全部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支持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张友明牵头建设的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领域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刘建亚牵头的密码与数字经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后量子密码标准化、数论难题、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唐波参与的含氟功能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新能源、化工等领域开展尖端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围绕刘建亚、梁作堂所在的数学和物理学科分别布局建设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并给予每年150万元的连续稳定支持。
新当选的5位两院院士人选累计首位获得国家奖5次(唐波3次,刘建亚1次,俞志明1次)、省最高奖1次(刘建亚)、省奖7次(唐波6次,俞志明1次)。
省科技厅支持科技领军人才扩大行业影响力。省科技厅网站开辟了“科技人才风采”专栏,大力宣传刘建亚、张友明等创新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人选良好形象。2024年,推荐阿洛基亚·那桑推荐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
(大众新闻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王婷 梁大勇)
责编:
审核:陈佳汐
责编:陈佳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