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④丨集体收入3年翻50倍 淄博这个村种出“致富果”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

2020-10-05 18:35:00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基层采访活动,派出精干记者,分赴基层一线,把视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上,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影像,礼赞英雄人民、讴歌伟大时代。

  时间:10月5日

  地点: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平楼村

  记者:崔中英 通讯员 崔凯

平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铺就强村富民路

  “到底怎么干才能让村里富起来?”2014年,27岁的丁志强成为周村区王村镇平楼村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这是他日思夜想的问题。

  当时,他接手的平楼村没有企业,没有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仅3000元,不说逢年过节给村民发福利,甚至连村干部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年轻人都外出打工,300多户村民老人居多……如何改变村集体经济、改善村民生活,成了丁志强上任后最大的难题。

种植基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已达100余亩,独立式阳光棚10个

  工业类的园区不适合平楼村,丁志强只能想其他办法。“后来跟村里的老人聊起来,说我们村里以前种过西瓜,不少其他地市的就认平楼村的西瓜。我马上从外地请了专家过来指导,平楼村多数是山坡地、沙土地,确实比较适合种植瓜果。”2016年,丁志强同其他村干部商量决定,在平楼村开办种植园。

  种植园敲开致富门 平楼村6户贫困户摘帽

  10月5日,记者来到周村区王村镇平楼村采访时,种植园里频频传出笑声……

  “我们种的瓜果种类多、质量好,有阳光玫瑰葡萄、白雪公主草莓、铁皮西红柿这些特色品种,都是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特色品种,固定给大超市供货……”介绍起大棚里的瓜果,在种植园工作的丁波滔滔不绝。丁波已在种植园工作5年,他以前曾做过家具工作,在外漂泊,收入不稳定。而如今,出家门便是种植园,家里房子、车子都添置了,仅种植园年收入就有7万元,村里还有土地流转的费用,他的日子过的也算富裕。

在种植园工作的丁波检查葡萄藤生长情况

  在种植园打工的丁龙学,由于腿脚不便,之前一直没有稳定收入,被评定为贫困户。自从来了种植园后,他干起了给葡萄梳果的工作,一天能有近百元的收入,在2018年成功脱贫。“出门就是种植园,工作也不累,对于我来说太方便了。不仅每年给我们贫困户发钱,还给我们找工作,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丁龙学心里乐滋滋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2016年,平楼村12户贫困家庭。到如今,平楼村仅剩6户贫困家庭,今年年底将全部脱贫。而种植园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种植园面积已达100余亩,独立式阳光棚10个。“种植园用人优先选择本村和邻村的,特别是优先选用本村的贫困户。”如今的种植园,已成为专业的合作社,合作社鼓励小农户,贫困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幸福生活“种”出来 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

  记者走出种植园看到,家家户户门口停放着小汽车,几人凑在一起闲聊,平坦整洁的小路上晾晒着秋收的玉米,村里到处响着机器的轰鸣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平楼村最好的风景。

平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放着小汽车

村民们晾晒秋收玉米

  “我们的村书记很年轻,很有文化,今年才30多。最大的变化是,以前喝自来水只能等,村里按时放水。自从他来了,我们随时都有水喝了。现在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不缺吃不缺穿,没有邻里矛盾,我现在过的很幸福、很满足。”正在村口晒玉米的李凤英今年80多了,家有6口人,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逢年过节村里分礼品,种植园里瓜果成熟了也会分给村民,丁志强时常到她家中走访,这些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丁志强觉得村里最明显的变化,是年轻人愿意回来了。“以前村里的年轻人争相往外走,户口迁出本村,在外地定居。如今好多人看到村里的变化,开始往回迁户口,回家住。”

10月5日,记者来到平楼村种植园采访

  2015起,平楼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森林村居、淄博市美丽乡村;2017年,平楼村在周村区率先实现“气代煤”;2019年,平楼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5余万。平楼村的“致富果”,撑起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