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1-26 09:37:00
龙泉镇台头村文体中心,村民正在健身。
峨庄中心学校开设了大美峨庄艺术馆课堂。
峨庄中心学校中草药种植基地里,师生参加义务劳动。
上世纪90年代,红瓦、青墙、银栅栏,偌大的乡镇中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那曾经让大家最引以为傲的学校建筑,逐渐褪去了光鲜颜色,任落寞爬满屋墙。
现在,一根网线共享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一个排球拍击出多样化发展的特色教育,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向下一代传承,更深层次的教育发展,让原本黯然失色的学校,再度成为了“最靓建筑”。而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人头攒动的淄川鲁泰体育场,热闹非凡的淄川体育公园,热火朝天的全民健身场景,让淄川区“体教融合”的先行样本更加令人期待和好奇。
从“植物王国”到“排球效应”
“这是葎叶蛇葡萄,就是咱们土话常说的山葡萄,连很多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叫不上来它的名字。”
11月25日,淄川区峨庄中心学校的生物老师肖宏平正在植物学科工作室里为学生们讲解各种植物知识,从小在峨庄群山中长大的他,凭借丰富的植物知识和生物学科教学经验,在声情并茂中给学生们展现出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植物王国”。
把生物课堂搬进山中,这也是峨庄中心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
“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一套录播设备,就能架起一个‘空中课堂’,共享给每一个山里学子。”
淄川区峨庄中心学校校长谭冠英介绍说,2019年,学校购置了一批智慧教学设备,不仅减轻了老师们的备课压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如谭冠英所说,自从淄川区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工作以来,淄川区峨庄中心学校持续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均衡,通过“空中课堂”等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校际间优质课推广,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让偏远山区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同样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而在数十公里外的淄川区黑旺孤山学校,年轻教师王璐向记者介绍排球活动的好处,她说:“在排球活动中,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毅力,增强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特色排球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该校现已形成人人手中有排球、人人都会“玩”排球的壮观局面,这座“小学校”甚至在淄川区中小学生排球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
不足百名在校学生的淄川区黑旺孤山学校以排球特色为引领,将德育功能融入体育项目,将“排球精神”渗透到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家校沟通等内涵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乡村小学正焕发出全新生机。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争取淄川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累计投资10亿余元,用于校安工程、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先后新建般阳中学、实验小学南校区等30余项教育重点工程,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实现全覆盖,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奠定了坚实硬件基础。
“智能健身”折射“大体育格局”
“村里的文体中心建起来之后,给我们这些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活动场地和更多的休闲项目,平日里在这儿活动活动还是很惬意的。”
11月25日下午,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村民刘云东向记者介绍说,他现在非常喜欢在村文体中心活动健身,健身场地安装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很好用。二代智能健身器材不仅可以实时显示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随时查看运动数据,实现高端化、智能化、人性化锻炼健身。
在淄川区全民健身的新局面下,台头村文体中心的建成,既丰富了当地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村民的身体素质,促进了邻里和谐。
“淄川区累计投资3亿余元,新建了淄川体育公园,完成了淄川鲁泰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不但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中小学运动场地,还为社区村居配建了二代智能健身场地7处、更新健身器材7400余件,不断优化提升群众健身环境。”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淄川区体育总会管理办公室主任谭红娟介绍说,为进一步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健康生活,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着力在建设场地、健身器材、健身活动上下功夫、抓落实,努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不仅如此,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还牢牢把握群众体育“六边工程”,既着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又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文化,从而全面提升群众体育整体水平。
“每天晚上淄川体育公园那叫一个热闹,打篮球的、跑步的、跳广场舞的、打太极的,各色运动健身人群应有尽有。”
谭红娟表示,2018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淄川体育公园,日接待健身群众最高达2万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观念已经在淄川百姓的生活中普及开来。
如谭红娟所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淄川区的全民健身工作紧扣百姓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大体育格局”,让改革成为主旋律,让创新成为最强音,群众体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破题资源配置“倒挂” 写好“体教融合”样本
“2016年、2018年,淄川区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连获佳绩,各项监测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特别是在2018年,按10星为最高评定等级,36项评价指标27项为10星,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淄川区坚持实施评价改革。”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少健告诉记者,在评价改革过程中,淄川区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完善评价、诊断、反馈等环节,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分段分类动态评价机制,强化评价杠杆引领作用,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全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行动态分类评价机制后,进一步调动了各类学校主动发展、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深入分析淄川区教育情况不难发现,‘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的实质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倒挂’问题。”
牛少健坦言,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难题,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找准症结,必须拿出实招硬件、真金白银,整体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办学水平。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强化评价杠杆导向,撬动教育生态变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牛少健说。
在促进全民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一边是教育,一边是体育,不偏不倚的发展“天平”丈量出了城市文明进步的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淄川区的群众体育工作仍任重道远,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创新,为全区民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牛少健表示,未来,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继续以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育的需求为奋斗目标,写好淄川“体教融合”的先行样本,为新时代现代化新淄川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见习记者 孙良栋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