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高青县“百名英雄讲党史”、“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启动 庆祝建党100周年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

2021-05-13 21:48:58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5月13日讯(记者 李庆宇 见习记者 王钰程 罗镕昇)5月13日,“这就是高青·百名英雄讲党史、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在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启动。此次活动将持续三个月,媒体记者们将寻访高青县内100位革命老英雄,追忆红色历史,重温红色故事;通过“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深入高青县乡村振兴100个典型村,记录小康进程,讲述振兴故事。

中共高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德民致辞。

  高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德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高青县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精心打造“媒体看高青”新闻宣传品牌。今年是继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攻坚之年,高青县通过开展“百名英雄讲党史”活动和“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将追忆红色历史,重温红色故事,记录小康进程,讲述振兴故事,使高青县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良好生态声名远播、名扬天下,以“赓续红色血脉、奋进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管德介绍高青县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高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金峰介绍高青县关爱退役军人工作情况。

  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管德介绍了高青县乡村振兴推进情况,近年来,高青县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努力打造淄博北部粮仓,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达到121万亩、57万吨以上,做大做强蔬菜、黑牛奶牛、小龙虾等高青特色地标农产品,全力保障农业重点项目推进。同时,高青县紧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机遇,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积极推进数字牧场、数字菜园、数字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021年建设数字牧场3家、数字菜园4家、数字加工业2家,统筹布局粮饲种植、黑牛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等产业链条,构建养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全产业发展格局。

中共高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德民为采访团授旗。

  启动仪式现场,吕德民为“这就是高青——百名英雄讲党史、乡村振兴百村行”媒体看高青系列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授旗。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采访“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今年87岁的老人李继德,并来到木李镇实地参观乡村振兴情况。

鲁中晨报高青新闻主编、高青记者站站长张永成致辞。

  黄继光战友李继德:把黄继光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3日上午10时许,在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87岁的李继德慷慨激昂地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已经成为黄继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宣讲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大家追忆红色历史,重温红色故事。

李继德讲述红色故事活动现场

  李继德,1935年出生,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报名参军。渡过鸭绿江到达目的地后,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班里有16个人,其中就有黄继光。在部队里,李继德与黄继光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牺牲时,李继德就在离他50米远的地方,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后来,李继德负伤回国,退伍后回到了家乡。

李继德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尽管已经87岁高龄,但李继德精神矍铄、话语清晰响亮,回忆起朝鲜战场上的人和事都异常清晰、准确。李继德表示,只要他活着,他就会一直讲述黄继光的故事,要把黄继光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乡村振兴百村行:木李镇的三变改革之路

  随后,记者一行参观了高青县木李镇的镇容镇貌。木李镇位于高青县西北部,西北两面紧靠黄河,境内惠青黄河大桥是通往京津地区的重要通道,国道G233(克黄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木李镇党委副书记张朋致辞。

  “近年来,我们立足沿黄地区土地宽满、水资源丰富、生态单元良好独立等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在生态建设、涉农特色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用劲发力,在奶业、蔬菜种苗繁育等方面取得特殊成果。”木李镇党委副书记张朋告诉记者。张朋还说,木李镇建有得益优质奶源基地一处,富硒牛奶养殖基地两处,奶牛存栏12000头,优质饲草种植基地近10000亩,奶牛科普文化园、农牧古村落保护以及富硒牛奶生产厂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三年内奶牛存栏量可达到3.5万头、年产鲜奶23万吨,有望建成江北地区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和田园牧业小镇。

  除此之外,张朋表示,黄河滩区迁建项目作为木里镇重要的民生工程,位于镇政府驻地,紧临得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社区一期工程已经入住,二期近日即将搬迁入住。为解决搬迁后土地怎么耕种的问题,木里镇龙湾村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模式,全村2500亩土地入社统一经营,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之路,2020年村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