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新能源触发“链式效应” 淄博企业联手闯“蓝海”

来源:博览新闻

2022-10-31 08:34:57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奇

  近年来,新能源企业纷纷落户我市,他们能否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下一个爆发点?记者来到重大项目现场寻找答案。

  10月26日,走进位于先创区的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现场,只见工程机械穿梭其中,大型吊机长臂挥舞,工人们干劲十足地进行着项目施工。

  从今年6月底开始施工,年底将全部封顶,明年年初开始运行,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8亿元,蓝固新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提速。

  这是我市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电池项目。电池作为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的核心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比40%以上。电池技术的发展、性能的提升是决定新能源车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说得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

  蓝固新能源是新能源电池领域中的“一匹黑马”,2022年1月份刚刚成立,就在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分别设立了3家子公司。之所以有底气,蓝固新能源依靠的秘密武器是其背后强大的研发能力,是强大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并且是中科院物理所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单看蓝固新能源创始人李立飞博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曾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麾下的研发人员有数百名。

  在强大的研发力量面前,蓝固新能源一举攻克了液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液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全产业链布局,关键原材料自我配套,不远的将来将打造成为以液态电解质为基础、混合固液电解质为亮点、固态电解质为核心的先进电池电解质材料龙头企业。

  来我市布局,蓝固新能源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来之时,就已确立铺设全产业链条。在距离蓝固新能源项目8公里之外,总投资400亿元的北京卫蓝100GWH固态锂电池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个项目是目前国内安全系数最高、能量密度最大的电池技术产业化项目;16公里之外,储能谷内的海博思创,总投资80亿元的20GWH集装箱式储能装置生产线,总投资45亿元的10GW大功率光伏一体化和1GW钙钛矿光伏芯片等项目已陆续投产。

  这三家企业有什么关系?蓝固新能源、卫蓝新能源、海博思创,构成了强有力的产业链条。蓝固新能源所生产的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原材料,将全部供给卫蓝新能源生产锂电池电芯,最后再到海博思创,形成终端产品——集装箱式储能装置。三家企业共同打通固态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大规模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对于我市来说,这样的新经济和未来产业将挑起城市发展的大梁,为实现千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选择合适的城市作为落脚点是重要的。从蓝固新能源在溧阳、湖州和我市三地规划的产业园建设情况来看,我市投资最大,项目规模最大。整体建设两期,总投资20亿元,并达到建设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

  这背后有何用意?

  “选择淄博,看重的一大核心就是淄博产业基础非常雄厚。”蓝固新能源项目负责人王民表示,“拿化工为例,淄博的化工基础独一无二,生产电解质原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酯类化工产品,而淄博这一方面具有优势,起到了极佳的辅助性作用。另外淄博的营商环境非常优秀,项目落地在先创区后,无论是手续办理还是配套建设,先创区都给予了极大帮助,为项目迅速投产起到了助推作用。”

  尽管新能源电池是一个蓝海市场,但优质电池材料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可以说,蓝固新能源在我市的悉心布局,可持续筑牢发展的“护城河”。除了资源端,其在技术研发、产能规划、下游合作等方面,也持续构建起了坚固“城墙”。

  蓝固新能源的发展定位是成为电解质材料方向的全球领先高科技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自主发展,逐步具备为客户定制开发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开发材料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能满足未来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等各应用领域先进电池的需求。

  这一目标,正在我市生根发芽。“等项目投产后,会有50名到100名的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来到淄博,壮大新能源的人才队伍。我们会借助高端人才继续研发更核心的电解质原材料,持续拉长产业链条。”王民表示,蓝固新能源目前也在布局二期项目,固态电解质产业化项目有望落地淄博,成为另一个核心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