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国潮”风起,汉服热引领新时尚

来源:博览新闻

2023-09-01 08:15:50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

  8月28日一早,即将升入大学一年级的荣一鸣穿上唐制水蓝色汉服,兴冲冲地跟小伙伴们从张店出发,相约蒲松龄故居。景区里,她们五个小伙伴在一起游玩、拍照,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也为古色古香的景区增添了穿越时光的美与活力。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挺大的,我们几个同样爱好汉服的同学便成立了‘同袍姐妹’群,学习之余讨论一下汉服及其周边,缓解一下学习压力。现在群里的朋友已经从三四个人发展到十多个人了。”荣一鸣对记者说,其实汉服的流行不只限于“学生党”,每次她们穿汉服去景区还能看到不少“妈妈级”汉服爱好者,在汉服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端庄优雅。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是指从三黄五帝时期一直到明朝末年这五千年间,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华夏﹙汉﹚民族所习惯穿着的服饰,统称为汉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华夏民族与礼仪之大和服章之美密不可分。服章之美,背后是礼仪与文化的底蕴。

  汉服有多热?打开淘宝网输入关键词一搜,月销千件以上的店铺众多。作为一个小众的服装范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闻名的汉服生产基地菏泽曹县每年可创造两三百亿元的产值,这离不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潮风”。

  汉服热让旅行更“带感”

  孙悟空、猪八戒、七仙女……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到景区游玩拍照,最有趣的就是排着队,在印有这些人物的背景板上,将自己的头露出来拍照,当一回“神仙”。最有气派的,则是穿上“龙袍”或旗装,当一回“皇帝”或是“格格”,摆出霸气十足的姿势。

  然而,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年轻人到景区游玩拍照则主打一个沉浸式体验,“到此一游”重点不再只是拍照,他们开始考究起服装造型与景区人文古迹的搭配,旅行体验也变得更人性化、个性化、趣味十足。

  “我跟几个小伙伴7月底参加过在周村古商城举办的‘古今奇妙夜’沉浸式体验活动。整个活动将夜晚的周村大街打造成了古代生活体验中心,不仅仅有汉服体验,还有《柘枝舞》《霓裳羽衣》《於陵茶事》等表演,更有全街区互动式游戏,可参与现场互动与‘挑战’获得‘银票’,寻找‘游商周万三’‘芙蓉仙子’等神秘人物。古色古香的街景、沉浸式的游戏,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汉服爱好者做了一回时光旅行者,非常好玩。”回想起那天的情景,荣一鸣仍然十分开心。

  汉服热带火文化消费

  8月29日,淄川服装城商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霞早早来到聊斋园,赶在游客进园之前,忙着将刚从公司拿来的百余套汉服上架。

  “现在淄川聊斋游热度高涨,每天游客都络绎不绝。为了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旅游需求,宣传传统文化、聊斋文化,我们淄川服装城在聊斋园里设了点,每天调拨上百套汉服,供游客们租赁和购买。目前来看,不仅租赁颇受游客欢迎,每天出售量也有几十套。”孙启霞表示。

  淄川聊斋园里的汉服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置身淄川聊斋园里,看着身着汉服的表演者、志愿者、游客,恍若走进了《聊斋志异》的故事中,纯真美丽的红玉、莲香飘然而至,诉说着聊斋文化的魅力。

  “我非常喜欢汉服,那些服饰的面料、花纹、图案、形制,以及织造刺绣工艺,无不传承着绵延的文化,诉说着古老的文明。”正在试穿一件明制汉服的博山游客张敏敏表示,在汉服选择上,她不仅重视穿着体验,更重视其中所蕴藏的中华历史文化。作为资深汉服爱好者,她会仔细了解不同时期服饰形制及其历史背景,探寻其承袭的礼仪,并乐于把这样的文化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让淄博汉服出圈又出彩

  淄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旅沉浸式体验与汉服文化的碰撞正在持续。我们该如何做好汉服文章,既吸引回头客,又不断引流让更多“新人”来淄博游玩?

  景区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其新鲜感和体验感是吸引游客的“法宝”。汉服圈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夏穿唐宋冬穿明,春秋时节穿魏晋。此外,汉服还在款式设计、面料选择、生产工艺上都具有多样性。因此,汉服的季节性穿着和多元化本身就能满足游客不断“尝新”的消费需求,这有利于不断刺激游客打卡拍照的欲望。

  打造颇具规模的汉服活动,依托活动聚人气、创名气。今年在“汉服热门打卡地”洛阳,打破了“秀场式”汉服体验,推出了“隋唐洛阳城国风穿越节”等一批集空间游玩、沉浸互动、唐乐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于一体的新消费场景。如今,我市各景区也积极“破圈”,主动将汉服文化融入到大型文旅活动中,如在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举办的第十六届七夕情侣节,上演了《迎亲大典》《大唐东来》《织女归来》等国风情景演绎,举办了“爱的征服”第一届汉服文化节,让汉服为文旅活动引流。

  做好周边,让汉服体验更丰满。汉服热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旅游消费场景中,这就需要景区在做好汉服租赁、配饰、化妆等服务时,不能忽视古风饮食、古风剧本杀等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好的文创产品供给,才能让汉服成为我市景区不断“吸粉”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