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3-12-03 08:15:13
120年的工业文化底蕴,孕育出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斩获全国技能大赛金牌……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沙红翠
将叶黄素制成100-200纳米的微胶囊,“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温来带领团队成功攻克“眼黄金”微胶囊技术;30年“水”里来“泥”里去,全国劳模徐鸿参与了6项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3项以个人命名的操作法……
从干一行爱一行,再到专一行精一行。刘温来、徐鸿等人的经历,诠释了一位位工匠的成长之路。
“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温来在实验室
打造“劳动淄博”,努力让技能人才在这方舞台竞相出彩是重要一环。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市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但事实上,我市虽然有着庞大的产业工人基础,但高技能人才仍然较为紧缺。
加快培育,迎头赶上。
为了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我市围绕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贡献力大大增强。
9月16日,市技师学院昃向淋、高鹏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的角逐,与来自全国26个省市代表队的52名高手同台竞技并勇夺金牌,实现了我市在该项赛事上金牌零的突破。
“全国冠军”昃向淋、高鹏
成绩骄人,必有底气。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维江说:“这得益于我们在全省首创‘车间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的工学一体化办学模式。学院持续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缩短岗位适应周期,快速、及时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除了职业院校,还有市总工会打造的劳模工匠学院,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实施职工技能迭代计划,每年培训职工10万人次,5-6年完成一次职工技能迭代;还有莱茵科斯特打造的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通过实景化操作场景,打造与岗位高度匹配的课程体系;还有我市广泛开展的百万职工劳动大竞赛、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
全方位的培育模式,使广大劳动者不但长技能,而且好就业。
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瓶颈,除了提高物质待遇、加大培育力度外,评先树优向一线工人倾斜,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尤为重要。
11月14日,山东省总工会公布一系列荣誉榜单。我市山东国瓷陶艺书画院首席专家、高级技师王一君荣获第二届“鲁班首席工匠”,还有齐翔腾达班组技术员、高级技师李安海等4人荣获第六届“齐鲁工匠”。
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工人数量众多,能成为工匠者屈指可数。《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一书中17位国宝级工匠,虽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拥有一颗匠心:心有理想,身怀绝技,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劳动淄博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了出彩的机会,工人也要有成长为工匠的价值追求。
第四届“齐鲁工匠”耿宁(中)
如何成长为工匠?第四届“齐鲁工匠”、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班长耿宁认为,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工匠精神背后是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本人就是如此,扎根高压电气试验一线30年,在各个变电站奔波路程达14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耿宁认为,除了完成每天的生产任务外,工匠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难题、承担攻关项目、研发项目的能力。
“劳动淄博”,匠心逐梦。一代又一代淄博产业工人正向着工匠、大工匠、大国工匠的目标,努力拼搏,奋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