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执“绿”为笔 勾勒生态好图景

来源:博览新闻

2024-09-30 08:15:09


  强化生态赋能,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淄博:执“绿”为笔 勾勒生态好图景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董娜 通讯员 满士栋 李凯

  从如青如黛的山峦,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放眼淄博,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四顾远眺“生态绿”, 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出生态保护所带来的变化——

  近十年来,全市PM2.5平均浓度由每立方米97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41微克,改善率为57.7%,列全省第1位,也是2020年以来全省唯一一个实现持续改善的城市;优良天数由91天增加到219天;综合指数改善幅度达到55.8%,列全省第1位。全市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数在全省排名由2020年的第13位上升至第1位。

  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是淄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淄博奋力攻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有力见证。

  守底色: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空气更新鲜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适了。”淄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挥发性有机物是影响PM2.5和臭氧指数的重要成因。淄博在全省率先打响VOCs治理攻坚战,对4172家企业开展规范治理,VOCs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加强全市炉窑类企业整治,全市煤电、水泥企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建陶、耐材、玻璃等重点行业治理水平不断精进,煤电、水泥、陶瓷、玻璃、石灰、砖瓦等重点行业平均排放浓度大幅低于国家标准。

  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美景

  初秋的马踏湖,苇绿莺飞,游人如织。经过十余年的修复治理,马踏湖渐渐恢复原有的生机,曾经的“北国江南”风貌再现。2022年1月,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成为淄博生态治理的亮丽名片。

  而这仅仅是淄博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孝妇河生态治理项目

  全市深入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对孝妇河、马踏湖等重点河湖实施全流域系统治理,创新建立“六个一”水污染防控机制,全力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程和入河排口智慧化建设,对1103个入河排污(水)口开展“一口一策”整治。一系列的水环境治理措施,不仅让水质焕然一新,更让全市水清景美。

  标本兼治,才能长治久安。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6个省级化工园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10座,并稳定达标排放。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详查,完成第一阶段1285家企业基础信息采集和第二阶段143家企业布点采样监测。

  爬高塔、巡河流,执法人员用忠诚护卫着碧水蓝天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无废城市”也成为当下热词。对此,淄博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力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清理整治工业固废历史遗留问题90个,清理历史遗留固废总量251万吨,“无废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如今,淄博由内到外时刻发生着大变化,美丽、宜居、文明……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谋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在生态保护的“定量”中做大绿色发展的“增量”,联农带农机制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登上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的山头,头顶蓝天白云,远处,宽阔如碧的河水在波光中闪着星辉,好似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近年来,淄河河畔周边村落依托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发建设了马鞍山、梦泉、涌泉等旅游景区及精品民宿,同时实施猕猴桃、山楂、核桃、池梨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以“生态+旅游”让老百姓端上“金饭碗”。

  蓝天碧水的淄河河畔

  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淄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我市倾力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组建淄博市环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引领带动27个行业集聚发展。2022年,全市环保产业单位201家,从业人员9678人,年营业收入137.49亿元,收入1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17家。

  “我们这个项目是省级人才项目,急需完善项目资料,时间非常紧张。咱们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对接技术评审会提早召开,为我们项目申报赢得了宝贵时间,更为项目申报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京丰制药环保负责人伊祖光至今仍感慨万分。

  一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不遗余力服务当地营商环境。创新实施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实行“打捆”审批。积极统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实行污染物削减量预支,对重大项目总量指标给予充分保障。

  如何在提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时效上勇争先进?淄博突出抓好36个省重点、35个省优选和510个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提升审批效能,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严格规范排污许可,积极从水泥行业超低排放、VOCs治理等工程项目中深挖减排潜力,对重大、优选项目总量指标给予保障。

  同时,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产业“311”工程,强化政策帮扶,提升环保产业“四上”企业规模数量,策划争取国家和省级EOD项目,加快打造形成鲁中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环保产业集群。

  补短板:加快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在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淄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

  自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来,借督察东风,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次攻坚克难的“全体检”。

  “部门认识到位了没有?问题查清了没有?任务明确了没有?措施落地了没有……”全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好“落实关”,确保每一项环保政策、每一项治理措施都能精准落地、见行见效。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全市坚决抓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部署推进落实,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黄河沿岸非法入河排污口和畜禽养殖场所已全部清零,固危废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在环保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员环保”工作机制,重构生态环保责任落实、治理模式、制度执行三大链条,横向设立工业、自然资源等12个专业委员会,纵向明确从市级领导到社会各界6个层面职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单一部门向全行业、全链条、全领域、全社会共同抓转变。

  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下决心,出重拳,动真格。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安、环保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环境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造“刑责治污”淄博模式。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地方性法规《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条例》,为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法治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全力拓宽污染源自动监控覆盖面,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整合归集污染源在线监测、智能用电监控等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打造非现场监管核心应用,交办处理各类环境问题24900余项。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人民心中的答卷。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会用翅膀来“投票”。今年6月份,一对濒危蓝翡翠鸟在沂源县天湖上游河边嬉戏、觅食,被当地摄影爱好者记录下难得一见的“蓝精灵”倩影。而这背后,离不开淄博持之以恒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淄博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生态优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亮丽响亮,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