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4-11-13 15:38:30
编者按:
在基层,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直面问题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
为生动展示他们的风采,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共青团淄博市委、鲁中网联合推出《新青年·守初心》系列专访,聚焦基层青年党员干部,讲述他们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
鲁中网记者 孙华飞 徐梦迪
“坚持自己最初的信念,不要害怕,勇敢地接受挑战,就一定能够干好。”今年,是朱琳在桓台县索镇街道兰柳村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从硬着头皮接班报账员到众望所归当选村书记,从回村社恐到得心应手,她治理乡村、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庭院经济,村容村貌变好了,集体经济增收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辞职返乡“接班”,勇敢接受挑战
回村任职前,朱琳在桓台县人民法院做书记员,“我大学学习的是司法警务专业,毕业后回到县里,选择了本专业的工作,加上实习,工作了六年的时间。”熟悉的领域、按部就班的工作、几年下来,朱琳进入了工作的“舒适圈”。本以为会继续在熟悉的岗位工作下去的她,却迎来了新的挑战。
2019年3月,在兰柳村担任报账员的母亲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工作,村民代表、党员们找到朱琳,希望她能够顶上来接手这份工作。起初,朱琳十分抵触:“我没有学过财务,没有任何报账员的工作经验,而且当时我很社恐,不知道该怎么跟村民打交道,内心深处是拒绝的。”后来,在母亲的宽慰和开导下,朱琳放下了内心的纠结,回到乡村参加选举。7月,经过投票选举,朱琳高票当选为兰柳村的妇女主任、报账员,开启了乡村工作的新篇章。
工作中,朱琳按照经管站的要求,把每个月的收入、支出单据整理整齐,把账本整理清晰。她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渐渐打消了顾虑。第二年,刚刚适应的朱琳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当时,我们村里的老书记已经70多岁了,有一天他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村支书的选举,干我们村的书记。”朱琳说,彼时的她对村里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村支部书记的工作。
在家人的支持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朱琳克服了内心的顾虑,决定担起这份责任,“虽然干村支书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但我很想让村庄变好,想让村里的现有资源发挥到最大价值,提高村集体收入、提高村民收入,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2021年4月,经过全村大选后,朱琳高票当选,正式成为兰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聚焦村庄治理,为村民谋取福利
“你们村是不是没人了,让一个小姑娘来干村支书。”当选为兰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朱琳遭到了隔壁村村民的质疑。压力变动力,让朱琳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既然村民们选择了我来干村支书,支持我、信任我,那我就得干出个样来,不能让支持我的村民跟着我一起被人笑话。”
以前,兰柳村在桓台县是出了名的环境差,每年请村民打扫全村卫生要花费5万元。朱琳接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和党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清理门外“三大堆”,对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
村里有一处破旧宅基地,杂草丛生,非常影响村容村貌,朱琳反复跟宅基地的主人做工作,进行宅基地交换,重新启动了美丽乡村工程。残垣断壁变成文化广场,不仅村容村貌变好了,村里活动也会在这里举行,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兰柳村有个显著的特点——“组织年轻”,村“两委”成员中80后、90后较多。朱琳实行党员带头、分工,设立党员模范岗,赋予部分党员“网格长”身份,带领网格员开展工作。建立《兰柳村信用信息指标》,以小积分激发大活力,让村民参加村级事务更有积极性。“过去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一年人工成本要5万元,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用积分就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给大家相应积分的用品,不仅成本低了,效果更好了。”朱琳感慨道。
“以前什么也没有,现在有了很多福利,生活也变好了。”“换了小书记,我们村真是越来越好了。”过年过节生活补贴、米面粮油、鸡蛋、定额水卡……村民的福利变多了,对朱琳更是赞不绝口。就连隔壁村的村民也对朱琳刮目相看,十分羡慕兰柳村的福利政策。
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朱琳在兰柳村担任报账员时,就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场地、耕地,相较于周边村来说,兰柳村的闲置资源、沉睡资产更多。但村里之前的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用较低,资源利用十分不合理。“因为在法院工作过好几年,我对这方面也比较熟悉,我们村在促进集体增收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朱琳表示。
接任村支部书记后,朱琳便开始从闲置资源入手,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闲置场地、耕地进行发包,处理不规范的合同和到期合同,重新发包到期场地,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此外,她还将一些闲置院落改建为集长者食堂、阅读室、休息室、棋牌室等于一体的幸福院,让闲置资源发挥它最大的价值。2023年,兰柳村北边有块闲置土地合同到期,朱琳将这块土地收回,对其进行整理,后期将发展一个新的产业,来保证村集体增收的可持续性。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朱琳接触到了“庭院经济”。“外出学习时,我看到别的村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挣钱,既让村内富余劳动力有事可做,又能顺便带动群众增收,回来我就跟村两委商量这件事的可行性。”朱琳说。由于手工编织单个利润低,且没有较好的订单来源及销售渠道,村民对此认可度不高。朱琳就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送原材料、做工作。慢慢地,村内参与手工编织订单项目的村民由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30多人,每人每月能赚到1500元。
从2019年集体经济10几万元,到现在的50多万元,在朱琳的带领下,兰柳村集体经济增收了,环境卫生干净了,村民生活更好了,很多在县城生活的村民也回到乡村,翻新自己的房屋,时常回村居住。“我刚开始干村支书时,户籍人口是780人左右,现在户籍人口达到了850人左右,村庄更有吸引力了,我觉得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认可。”朱琳说道。
五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朱琳很是感慨:“以前被吓住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沟通解决问题,现在外向了、成熟了,更有自信了,我相信只要本着商量的姿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就能把所有事情都解决好。”从“自我否定”到“有解思维”,朱琳用了五年的时间,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未来,她将继续聚焦乡村治理,发展乡村新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责编:王雨萌
责编: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