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2-21 10:22:00
记者 王雨萌
最近,一条4岁“网红”摔倒的视频引发全民争议。拥有2119万粉丝的抖音账号“瑶一瑶小肉包”发布视频:4岁的瑶瑶走路时被身旁男孩伸脚绊倒后大哭,视频中传出拍摄者的笑声。这条普通的日常视频,立即冲上热搜,引发争议,“摆拍”“剧本新闻”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之后,瑶瑶的父母在评论区承认:视频是摆拍的。理由是之前摔倒的瞬间错过了,所以找了侄子配合进行“情景再现”。网友继续“深扒”,发现账号多次出现类似摔倒场景,视频中瑶瑶双手冻得通红、4岁未入学等细节也被扒出。瑶瑶的母亲回应“摔打才能皮实”未能平息质疑,反而被指透支孩子童年换取商业利益。
就在不久前,一条“女生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的视频火了,被流量冲上热搜的拍摄者,不得不出来承认“虚拟演绎,仅供娱乐”,随后视频下架。这条“一眼假”的视频之所以“火爆”,是因为迎合了“过年催婚”的社会情绪,而一些主流媒体的传播也助推了热度。
“女子给同事下药”“名校毕业被裁员瞒着妻子送外卖”“给住院婆婆吃泡面”“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农村女孩跟着养母艰难生活”……不少短视频博主找准了“流量密码”,瞄准社会、家庭中的矛盾问题,以戏剧化的方式炮制热点、放大争议,消费公众同情心,散布负面情绪。
除了卖惨、恶搞、制造矛盾,还有一类“正能量”视频也冒出来,骗取了多少人的点赞。“儿子牺牲,我送儿媳出嫁!”“退役十多年的消防员,醉酒后听到警铃的反应让人泪目!”……然而,它们却是彻头彻尾的摆拍,一搜一大堆。
短视频似乎进入了“剧本时代”,而造假的成本低到超乎想象,连本子都不用自己写,线上随便买……网友只能感叹:为了流量、为了带货,还有什么手段不能用?
没有人喜欢平淡无味,只有充满反差、冲突、戏剧性的内容才能成为爆款。但是知道被愚弄的那一刻,你是只当段子看,还是当真了?有多少人陷入了一种无奈的焦虑——现在到底还有什么是真的?
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违法成本低、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剧本新闻”屡禁不止。这些流量陷阱,有的已经做到“以假乱真”,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还透支了社会信任。
短视频“占领”生活,是无法阻挡之势,是当下的社会现实。从生活技巧到全球新闻,从才艺展示到知识分享,短视频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表达自我和连接他人的重要途径。但是,必须面对的是——有多少人已成为它的“奴隶”,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它以其碎片化、高刺激的特点,让人沉迷,即时快感又让人产生依赖。
而那些引发关注的摆拍视频,在“先情绪后事实”的舆论发酵模式下,公众情绪也成为被利用的资源。情绪容易相互感染,通过网络快速扩散,在群体共振中走向高涨。
从无意刷到,产生共鸣,再到事件反转,探寻真相,然后深扒细节,网络审判,最后道歉、下架或封杀、凉凉……十几秒的短视频,产生的却是一连串的反应,是谁花了时间,投入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深陷其中?
刷短视频,有谁是出于看新闻、学东西的目的,最后沦为打发时间的低级消遣?这不仅是时间浪费的问题,还可能是一场无声的心理消耗。许多人刷完后,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控制的怀疑和懊悔,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焦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防止沉迷低质无效的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要学的一门新功课。
“瑶一瑶摔倒”事件,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流量狂欢下的众生相。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会被这些短视频吸引?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